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6700字。
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一处错误的是
A.秦军氾(fàn)南  夜缒(zhuì)而出   共(gòng)其困乏  失其所与,不知(zhì)
B.栖(qī)于会稽   爪(zhuǎ)牙之士   无不餔(bǔ)也    贾(jiǎ)人夏则资皮
C.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而自视 妾(qiè)之美我   窥(kuī)镜而自视
D.大臣强(qiáng)谏 没(mò)死以闻    恃(chì)辇而行   约车百乘(shèng)
答案A(“共”读gōng;B中“爪”应读zhǎo,“贾”应读gǔ;D中“强”应读qiǎng,“恃”应读shì。)
2.下列加点字字形有一处错误的是
A.朝济而夕设版,亡郑以倍邻,因人之力而蔽之
B.儒子之游者,盛气而揖之,致其众而誓之
C.弗如远甚,其妻曰:君美胜,莫寝而思之
D.老妇必唾其面,玉体之有所郄也,奉厚无劳
答案B(A中“倍”应为“陪”,“蔽”应为“敝”;C中“胜”应为“甚”,“莫”应为“暮”;无错别字。)
3.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夫晋,何厌之有?
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相同。
B.两个“微”字相同,两个“夫”字也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两个“夫”字不同。
D.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也不同。
答案A(①两句中“微”字分别释作“假如没有”“除了”;②两句中“夫”字都是句首语气词。)
4.下列句中加点词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答案D(A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指旅行所携包裹什物;B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亲属关系;C谤讥,古义是批评议论,今义是毁谤讥讽。)
5.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忌不自信  ⑦赵氏求救于齐  ⑧陈胜者,阳城人也
A.①③/②④/⑤⑧/⑥⑦          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⑤/②⑥/③⑧/④⑦          D.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答案D(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句④状语后置句⑤省略谓语句⑥否定句宾语前置⑦状语后置句⑧判断句)
6.下列有关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因为相传为左丘明所写,所以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所著,是一部以记载战国时各诸侯国一些谋臣策上言论的著作。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最后说齐威王除蔽纳谏,“期年之后”,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为此,各诸侯国“皆朝于齐”。这些内容与史实不符,是作者为强调效果而有意用的夸张手法。
答案D(A《左传》应作编年体史书;B《国语》应作国别体史书;C《战国策》应为刘向编订,所记载的不仅有言论,还有事件。)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④夫晋,何厌之有?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