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7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位规范为主。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即周天子居住地的方言,在各方言中居于较高地位。当时用“雅言”去读解经文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论语•述而》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性通用语已经不复存在。《吕氏春秋•知化》云:“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着手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许慎《说文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秦朝文字规范统一的措施对共同语的确立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到了汉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语言的统一性大大加强,扬雄《方言》中的“通语”即是可通行于四方的共同语,是以汉朝都城所在地的秦晋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其语言情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篇》)。由于洛阳是东汉乃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洛阳方言的影响非常大,洛阳太学书生诵读经典的读书音“洛生咏”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各方言区人所模仿。颜之推主张“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也就是以帝王都邑语音作为规范语言的基础语音,他反复校量,最后取南方金陵语音和北方洛下语音两相折中,作为南北通用的标准语音。“这种主张,奠定了隋唐统一中国后的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比较重要的如《切韵》《唐韵》《广韵》等。因为洛阳、长安、开封等地区一直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这些地方的方言就具有了通语性质。元朝定都大都以后,学校教学都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国家的主导性或基础性方言由中原地区向北偏移。明朝和清朝继续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地区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地位进一步巩固,称为“官话”。
  纵现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历程,语言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何种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一般都城所在地方言就成了全国通用语。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王朝的都城基本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平原——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政治上的优势决定这些地方的方言先后成为全国性的通用语,通用度非常广,其使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新老都城所在地,而是广泛存在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广大地区,最终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
  材料二: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表明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为全国通用交际工具的地位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
  B. 隋唐以后,通用语的确立以颜之推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历代政府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
  C. 纵观中国古代语言规范 历程可知,中国古代语言规范一直以地位规范为主,这是由中国方言众多且文字不统一造成的。
  D.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在当下应纠正这种现象,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动荡不安,常常会出现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导致各种语言相互融合的情况发生。
  B. 凭借政治方面的优势,古代王朝都城的语言一般更容易成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
  C. 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常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观测语言生活,追求语言纯洁。
  D. 改换视角,综合理解语言规范,才能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使语言规范研究跨越发展。
  3. 下列说法中,“雅言”的内涵与材料一中相同的一项是(   )
  A. 雅言,正言也。(孔颖达《正文》)
  B. 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C. 史之为道也,文士雅言与胥吏簿牍,皆不可用。(章学诚《文史通义》)
  D.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4. 文中两则材料都对语言规范进行了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
  5. “凡尔赛”“奥力给”“YYDS”等词汇已从网络流行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对待这些网络流行词汇。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
  A.“表明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为全国通用交际工具的地位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位规范为主。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可知,“雅言”的出现并非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研究核心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没有逻辑联系;
  B.“隋唐以后”说法有误。根据原文“颜之推主张……也就是以帝王都邑语音作为规范语言的基础语音……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可知,颜之推的观点是隋唐统一中国后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是在隋唐至宋期间发生的,选项扩大了范围。
  C.“这是由中国方言众多且文字不统一造成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纵现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历程,语言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何种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一般都城所在地方言就成了全国通用语”可知,这与都城所在地这一政治因素有关。
  故选D。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异乡①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