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60字。

  6.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大慧寺记
  刘大櫆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②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选自清代刘大櫆《海峰先生文集》)
  【注】①浮屠:指僧人。②李东阳:明朝诗人,至吏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B.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       名:名望
  C.寺后积土成阜                   阜:小山
  D.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   舆致:车载而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夫晋,何厌之有
  C.为人臣而患得患失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慧寺位于宛平香山的畏吾村,被本地人称为“大佛寺”,是明正德年间皇帝督促司礼太监张雄建造的。
  B.大慧寺的西面,有许多墓冢,高大雄伟,石人石兽传立在坟前,大都是司礼太监张雄族亲的坟墓。
  C.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通过明大学士李东阳被太监所挟撰写碑文一事,来讥讽官场上的患得患失,阿附权势。
  D.文章后两段,作者分析了中朝贵人与宦寺之间互相依附的关系,指出为人臣者低首下气的原因,笔力遒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2)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
  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二、选择题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譊撆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而谏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