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51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
  (袁秀《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删改)
  材料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符合“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
  B.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
  C.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
  D.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这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并不一致。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自然观有机结合的产物。
  D.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云南滇池是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风光秀丽。近年来,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滇池生态,请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还魂草 [注]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