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30字。
鄞州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20个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导语(3分)
交流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沟通交流。交流可以是信息的分享与反馈,也可以是情感的表达与感受。在交流中,我们演(yì)(1)▲自己的思想,倾听对方的声音,在互相探(tǎo)(2)▲中追问世界的本质。交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如何达成有效交流呢?请跟随本卷,一起构建“交流”的概念吧。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1)▲ (2)▲
2.为加点字“概”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A.gài B.kǎi
交流是以语言、文字、图像为载体的沟通艺术。
【语言——言为心声】
3.根据积累,完成表格(9分)
交流对象 交流语言 出处 表达情志
人与自然 山光悦鸟性,(1) ▲ 《题破山寺后禅院》 淡泊情怀
人与他人 海内存知己,(2)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真挚感情
(3) ▲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人与内心 (4) ▲ ,(5)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志趣
(6) ▲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品析发现:诗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思,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走进诗人内心,达到有效交流。确定重音是朗读设计的一种方法,如“海内存知己”,可以将“(8) ▲ ”一词重读,这样设计的理由是(9) ▲ 。
【文字——由形得义】
4.汉字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请结合所给图例中“圣”字的解释,联系《壮游》及所学杜甫作品,探究杜甫为什么被尊称为“诗圣”?(4分)
壮游①(节选)
杜甫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②,以我似班扬③。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④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圣(聖)shèng
字形由“人”“耳”“口”组成,表示这是一个耳聪口敏的人。古文“圣”“听”是同一个字。原指“聪明的人”,后来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所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②斯文:语出《论事》,诗中指文坛名士。崔魏:崔尚、魏启心,与杜甫同时的文人。③班扬:班固和扬雄,汉代文学家。④脱略:放纵不羁、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样子。
▲
【图像——不言而喻】
在纯文字文本时代,表情符号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文本交流范式,表情包则跳出了文本交流的框架,从简单的、抽象的象征符号表情,到多元的、具象的组合表情包,表情符号的发展无疑是一场即时交流的媒介革命。
材料一
(一)基于相似性的隐喻认知
经由声音的相似性,通过图像、图像+文字、不同文字符号的组合等方式完成心理状态的隐喻。如使用带有螃蟹的表情包来表达感谢之意。“蟹蟹—谢谢”的意义传达即为基于声音相似性的隐喻,由视觉模态的“螃蟹”形象隐喻地表达“感谢”的心理状态。
(二)模拟空间下的隐喻内涵
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限制了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接触,原本通过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能够传递的信息在虚拟环境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比起文字描述的“冰冷感”与“距离感”,以肢体动作为主体的表情包的使用缓解了远距离交流的不适感,甚至能够起到一张表情包代替千言万语的作用。如(1) ▲ 。
(三)视觉表达中的共感觉隐喻
嗅觉、味觉用文字可以简单概括,而对于其感知,却可以通过各感官系统之间的“共同感觉”得以表达。表情包中由文字、图像、动态构成的视觉模态通过模拟嗅觉、味觉场景,绘声绘色地表达“气味”“味道”的感官体验。如(2) ▲ 。
(四)抽象情感的具象化呈现
源域为文字或者图像,最终映射到目标域的情感,其主要表现为通过视觉模态将情感具象化。情绪、情感等内心世界的活动都属于抽象概念的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