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610字。
2023年秋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红一夜暴富,直播打赏千万”“我能不能火,能不能让我火?”此类标题充斥在网络平台上。其背后,隐藏着当前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的影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从过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逐渐转向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非物质消费。同时,在娱乐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海量的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掀起了一场场“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的狂欢。
在传统的传媒方式之下,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媒介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不良消息的清除;但是网络社会信息开放,会导致网络中的负面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新媒体技术使得网络社会下的青年群体从过去单纯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可以主动生产、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因而传播的速度、效率更加便捷。但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泛娱乐化最容易误导的受众,也正是价值观可塑性强的青年群体。长期依靠这种快餐文化长大的青年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最终沦为娱乐大潮的靶子。
娱乐性、猎奇性的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缓解紧张、愉悦身心的休闲方式,原本无可厚非。但戏说历史、恶搞英雄、戏谑文化、讽刺经典等行为,裹挟其他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导致青年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对道德、历史、法制、规则的敬畏之心,因而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欠缺,政治信仰迷茫。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约束,没有节制,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喜欢怎样就怎样,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疏远,个人情绪压抑、低落。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随着西方商业文化的传入,以往崇尚“简朴”“节制”的传统生活态度逐渐被颠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拾头并逐渐蔓延和强化,甚至转向追求“放纵”和“享乐”。在网络的空间中,各种文化都能够自由地传播,也容易导致文化冲突程度的提升。比如西方霸权主义政治的文化倾销,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年青网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卜建华《网络社会青年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风险的“文化景观”与破解策略》)
材料二: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增多,我国传媒行业出现了较多的自媒体平台以及新媒体,这种状况的出现,促使网络文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自古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说法,善于学习,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学习创新的进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量的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掀起了“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的狂欢,助推了网络社会青年信仰的娱乐化、世俗化。
B. 青年群体最容易受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泛娱乐化的误导,如长期受其影响,难免导致精神虚无、价值判断盲目等问题。
C. 青年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约束和节制,可以匿名存在,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因而网络实名制势在必行。
D.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也容易导致负面文化的传播,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致青年人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认知欠缺、政治信仰迷茫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受到了不良文化的侵蚀。
B. 西方商业文化的传入,引发我国年青网民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此应当高度警惕。
C. 网络实现了资源多样性的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提升了交往的自由性。
D. 网络文化的发展让人们能够获取多元化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打破思维的僵化模式。
3. 不能证明网络时代青年存在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现象的一项是( )
A. 某些自媒体发几个搞笑动图,或随便搜集一点吸引人的热门视频、图片,就能有几万粉丝,甚至几十万点击量,虽然内容质量不高,但效益却很好。
B.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协会,最近联合央视网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抵制节目低劣、媚俗等问题。
C. 某明星的离婚消息,登上热搜第一,燃爆网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有的人跟风转发,有的人打着内幕旗号剖开所谓真相,引出无数跟帖热捧。
D. 大众文化作品可以很多,但真正代表时代的总是高端文化成果。比如说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流诗人,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流长篇。
4. 简要分析两则材料使用 论证方法。
5.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请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网络实名制势在必行”错,文中无据。原文只是摆出了青少年易受影响的事实,“对青年来讲,在如上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与极化行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信仰缺失之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并未说网络实名制的问题。
故选C。
【2题详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棋王(节选)
阿城
王一生对脚卵说:“我不参加这个比赛。”“怎么不赛了呢?省里还下来人视察呢!”“不赛就不赛了。这次比赛决出高手,我登门去与他们下。”脚卵忽然很兴奋,说:“这样,这样!我去跟书记说一下,组织一个友谊赛。你要是赢了这次的冠军,无疑是真正的冠军。”王一生呆了呆:“千万不要跟什么书记说,我自己找前三名下。”
……比赛期间王一生只钻在棋场外面,看各局明棋。第三天,决出了前三名。之后是发奖,又是演出,会场乱哄哄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