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10字。

  临沂市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阶段性测试
  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诗歌十年,值得注意的新气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主题写作。主题写作是对1980年代以来诗歌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之后一种重建总体性的努力。因为中国特殊的情况,诗歌写作的碎片化比较严重,中国新诗起源之后遭遇变数太多,1980年代以后又遇到解构主义思潮,一切都被颠覆打碎了,所以,主题写作是一种诗歌的深化和升华。
  第二是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代,生态诗歌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保护的主题,同时也是展现新的世界观、新的宇宙观的途径。每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都有新的字宙观出现,载人航天等拓宽了人类视野。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是新的时代对世界全新的感受、新的宇宙观出现的征兆。新时代需要我们重新理解世界、天下、宇宙,诗歌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第三是女性写作。去年英国《卫报》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无论是年度畅销榜名单、各大获奖名单还是文学新人名单,女性作家都逐渐占主导地位。诗歌也有这种趋势,随着女性救育水平的提高,男女更加平等化等因素,女性写作势头上升。
  第四是青春写作。青春写作是永恒的话题,特别对中国来说,中国现代性形象就是青春形象。学者宋明岸认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融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青春》《青春中华之创造》等文章中,都有类似思想,强调“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青春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最主要的形象。《诗刊》社的“青春诗会”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代表一种创新、一种带望和一种未来。新诗的主角是青年,具有更自由开放精神和新时空观、新天下观的青年。新诗现代性仍然在成长之中,新时代诗歌也是如此。
  (摘编自李少君《诗歌维新:新诗、新时代与新气象》,有删改)
  材料二:
  自发韧以来,新诗的音乐性就引起闻一多、郭沫若、梁实秋、徐志摩、戴望舒等诗人学者的关注与论述。但新诗的音乐性作为一个问题,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由夏济安在《白话文与新诗》一文中正式提出。这里所说的音乐性,主要包括音节、音韵、节奏与(音乐结构)再现等与音乐写作紧密联系的几个方面。
  闻一多认为,应为诗歌制定格律。在他看来,格律/形武是艺术的表征,也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体存在,由此提出格律“三美”论: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以整齐的“音尺”(即西方的“音步”)为中心,既讲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又要有音尺、平反、韵脚。每行相同数目的音尺由不同字数的二字尺或三字尺组成,就会产生字句和音调的整齐。闻一多从本体立场出发反思新诗文体,及时纠偏,建构了系统的新诗格律理论,形成理论、创作和翻译之间的互动互证,在新诗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新诗在音乐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局限与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度强调诗歌的功用性。新诗伊始,侧重的是打破传统而非建设,即使后来的新月派和象征源关注新诗的音乐性,力促新诗美学的四归,但新诗仍被赋予过多的载道属性,影响其音乐。性的发展。
  (摘编自陈历明《新诗的音乐性:回顾与反思》,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80年代以后,由于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诗歌创作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主题写作可以对这一状况予以斧正。
  B.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是指诗歌应表现对自然生态保护的主题以及在新时代对世界、
  天下、宇宙等的重新认识。
  C.中国新诗诞生以来,其音乐性就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只有夏济安把新诗的音乐性作为一个问题正式提出。
  D.诗人及诗歌评论家很少有人精通音乐,这限制了音乐元素融入新诗的创作和批评中,阻碍了其音乐性的拓展深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诗歌十年,女性诗人逐渐占据诗坛主导地位,这是以往所没有的现象。
  B.闻一多提出系统的新诗格律理论,推动了新诗的发展进程,其作用举足轻重。
  C.诗歌的功用性和音乐性是矛盾的,强调前者,会影响后者的发展,反之亦然。
  D.两则材料都分析了新诗发展的有关问题,前者分析其成就,后者分析其不足。
  3.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新时代新诗十年具备新气象”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一行10多位作家、诗人开展脱贫攻坚走基层主题采风活动。
  B.中国诗歌网上,一群年轻诗人创建的青春诗社,在各种新旧诗派中脱颖而出。
  C.《诗刊》先后推出青年女诗人专辑、北京大学女诗人专辑,显示了一种趋势。
  D.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都传达了关于青春的主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新时代的诗人在新诗的音乐性方面还应做出哪些努力?请从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方面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批,露出一个年轻她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渠,穹弯的眉,频前一溜连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智,便大境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思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英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拮量我刚才那些话的片两。半响,地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