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7890字。

  江西省稳派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有种说法,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世纪之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文献异军突起。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成为了各类知识竞相涌入的“跑马场”,很少有消化吸收的机会。手机、电脑等各类新媒介迅速抢占我们的视听空间,不断投递各种信息,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快餐化。久而久之,读者又会感到空虚,觉得这种阅读留不下什么东西。同时,商品经济也在催生了新的价值观,那就是以实用为标准来衡量一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很容易缺失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精神。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受到焦虑,迷惘于进退的失据。
  这是一种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
  在纸张发明之前,文字主要凭借甲骨、竹简来记载和传播,受到载体的制约,文字通常很简约。东汉之后,纸张开始大量出现,图书有了市场,于是书店应运而生。书店的出现,说明文化普及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文化典籍,新颖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接受。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问世之后,可以使“洛阳纸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雕版印刷,尤其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更是伟大的发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及时地把这一发明记录下来。他说,如果印数较少,活字印刷未必占有优势;如果印上千份,就会显出神奇的效果。印刷时,一般备用两块版排字,一版印刷时,另外一块版上业已排好字,一版印完,另一版迅速跟进,这样轮番进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书籍得以成倍增长,读者取阅极为便利。
  雕版印刷的发明,书籍成倍增加,流通更加便利。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不承想又衍生出另外一种趋势,即书多了,人们反而不再愿意精读。宋人读书很多,崇尚心解经典,都觉得自己近似圣人,甚至以圣人自居。对于如何成为圣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朱熹认为,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首先要读书,并且要熟读圣贤书,即多读经典。陆九渊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圣人的时代,可读的书并不多,如果跟在圣人后面读书,只能读到糟粕。
  朱熹、陆九渊的是非曲直,这里也姑且不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他们都承认,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具有颠覆性的能量。从此,读书的方式也必然发生重要的变化。就像纸张的发明,促使文化普及,重心下移。过去为少数人垄断的学术文化迅速为大众所熟知。雕版印刷的发明也具有这种革命性意义,人们也不再迷信权威,而是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学风的变化固然有着深刻的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因自己知识的匮乏而感到焦虑、迷惘,人们意识到,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B.纸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如今手机、电脑等各类新媒介的使用,都会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及文化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C.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在中国的经典里,阅读中国经典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
  D.中国经典包括儒家经典、文学经典、红色经典等种类,不管是否读过,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之前,甲骨和竹简是文字的主要载体,文字受载体的限制往往非常简约;东汉之后,纸张成为文字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使文字变得繁复。
  B.据史书记载,东汉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市肆”即书店,以此可佐证文中所写“东汉之后……书店应运而生”的观点。
  C.陆九渊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发明本心”,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们心中。“心学”学派的诞生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有关。
  D.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尽管朝代不断更迭,但不同部落、不同民族都不断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始终绵延不断。
  3.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中华文化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概念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反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朝的统治范围不等于“中国”,“中国”特指长城以内的“汉地十八省”,而不包括内蒙、新疆、青藏等内亚地区。清朝的成功统治,是因为始终保留了满族特质。
  B.清朝之所以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的统治,在于清朝统治者能够有效利用与内陆亚洲各个非汉民族的文化联系来巩固全国统一,尤其是在边疆地区。
  C.清朝不仅仅是统治的地域包含了广阔的内亚地区,更是在思想、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展现了与前朝不同的内亚特性。
  D.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征服王朝,而成功的关键在于,满族的统治者采纳了系统的汉化政策,乾隆皇帝甚至把中国历代帝王庙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4.本文虽是学术论文,但语言却颇具亲切感,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的。(4分)
  答:                                           
  5.学术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内容摘要。班级读书小组要为这篇论文撰写内容摘要,请你列举出写作要点。(6分)
  答: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概念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语言特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确材料的语言特点,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撰写内容摘要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谁解造物心
  黑瑛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邃奥清幽,凡尘不染,像是造物者的“禁苑”被长期禁闭着,直到近年才被人们发现。一些被世俗的审美观念渐染已久的人们第一次来到它面前时,简直目瞪口呆,搜索枯肠也难以为这片土地取个名实相副的名字,不得不以附近有九个小山寨为由,名之曰“九寨沟”。山以仙名,水以龙灵,“九寨沟”这个带有原始味道的名字,不但没有使它减色,反而使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更加迷人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