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90字。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课文总结
  一、关于《楚辞》和《离骚》
  1、《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早期的两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艺术精神概称为“风骚”。但两部作品具有明显的对比意义。
  《诗经》是民歌,《楚辞》是文人诗;
  《诗经》产生于北方,《楚辞》产生于南方;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楚辞》是浪漫主义的。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离骚》之异于《诗》者,特在形式藻采之间耳。时与俗异,故声调不同;地异,故山川神灵动植皆不同。”这是切中肯綮的概括。汉代刘安《离骚传序》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文心雕龙•比兴》中也说:“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这些论述,肯定了《离骚》的历史地位,也指出它与《诗经》的渊源关系。
  2、关于《离骚》的创作,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述可以作为参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chán 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罹”,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cǎn dá),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zhuó nà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课文为《离骚》节选部分,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
  课内外练习
  一、课内巩固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淹没
  B.长太息以掩涕兮 涕:眼泪
  C.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我
  D.进不入以离尤兮 尤:指责
  2.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的,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
  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不了解他也就算了,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因为受到惩罚而戒止
  3.下列对《楚辞》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西汉刘向所辑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战国末期杰出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B.《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楚辞”是由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后世也把用这种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