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60字。

  《蜀道难》同步练习
  课文总结
  一、内容和层次
  《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是采用乐府旧题而成的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这首杂言古体诗有参差错落之美,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蜀道的雄奇险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和浪漫主义风格。
  第一段:主要写蜀道开辟之艰难和跋涉攀登之艰险。
  诗人开头就惊呼并极力渲染蜀山之高大险峻,仿佛一座高山突然横亘在面前。接着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总括蜀道难行。这句话在诗中三次出现,反复强化、渲染,成为回荡在诗中的主旋律。
  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笔,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以手抚膺坐长叹”,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先列举了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人类的攀登之艰难。
  第二段:进一步描写蜀道山中空旷可怖和艰难险阻,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首句“问君西游何时还”和尾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点名了送别之意,又表示了对友人的关切。
  接着诗人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声形兼备,渲染乐阴森恐怖气氛,表现了山之高峻、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使人心惊胆战。
  课内外练习
  一、课内巩固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于上青天   于:比
  B.青泥何盘盘   何:什么
  C.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D.锦城虽云乐   虽:虽然
  2.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
  从蜀国开国之初到现在,已有四万八千年
  B.使人听此凋朱颜
  让听到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
  C.连峰去天不盈尺
  连绵的山峰距离天上还不到一尺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啊!你这远方的人胡乱跑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3.填人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蜀道难》中,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    ①    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    ②     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    ③    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    ④    与关切。
  A.①复沓  ②惊险绮丽  ③气势磅礴  ④忧虑
  B.①比兴  ②瑰丽多彩  ③气壮山河  ④忧伤
  C.①复沓  ②惊险绮丽  ③气壮山河  ④忧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