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90字。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文总结
一、内容和手法
本诗是李贺运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古体诗,内容主要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和感染力,使用了多种手法表现音乐魅力,同《琵琶行》一样,是音乐诗的典范之作。箜篌引,乐府旧题。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李凭是当时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善于弹奏箜篌著称。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二、古代诗文中描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1、使用比喻修辞,以声写声。一般是用大自然中常见的声音来比喻各种乐器的演奏或人物演唱。如《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使用通感,以形写声,把抽象的难以捕捉的听觉形象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如《李凭箜篌引》“芙蓉泣露香兰笑”。
3、用景物来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如《琵琶
课内外练习
一、课内巩固
1.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演奏
B.空山凝云颓不流 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 融:融合
D.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
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