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730字。

  大同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认为“旧红学”阵营的研究者都走错了路,因为“他们不去搜求那些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等的材料,却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他们并不曾做《红楼梦》的考证,其实只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这话源于那篇在《红楼梦》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红楼梦考证》。此文的发表,标志着红学范式的转型——“旧红学”阵营偃旗息鼓,“新红学”正式登上《红楼梦》研究的历史舞台。
  以今日红学的进展检视《红楼梦考证》的结论,发现胡适对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研究结论尚嫌粗疏,研究方法上的“大胆假设”更是存在主观臆测和意图谬见,如考证曹雪芹系曹頫之子、断定《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且不说证据是否薄弱,仅据《红楼梦》里贾政系员外郎身份且也是贾母次子的身份与曹頫“相合”的类比,就做出“贾宝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的结论,这种直线型思维方式,说明胡适的《红楼梦》“自传说”观念多么根深蒂固。
  胡适大体确定了《红楼梦》的作者系曹雪芹,在红学史上的贡献应予肯定。今日的研究者可以据新的文献史料订正其著述中的若干错误论断,但并不影响胡适作为“曹学”首创者的地位,胡适为当代“曹学”的建构打下了基础,但《红楼梦考证》的某些论点仍存在阐释空间,这也恰恰是研究者继续探索《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问题的缘起。
  (摘编自赵建忠《“新红学”百年之际对〈红楼梦〉“作者”及“曹学”的反思》)
  材料二:
  历史学家顾颉刚不仅首次提出“新红学”“旧红学”两个对应性概念,而且以《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为核心标志,正式宣告了新红学的诞生,并由此划分出新、旧红学两个不同历史阶段。总之,如果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奠定了新红学的基石,那么俞平伯《红楼梦辨》的问世则标志着新红学创立的最终完成。尽管两者都未署上顾颉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适认为,旧红学研究者收罗不相干的史事来附会《红楼梦》的情节,这样不是对《红楼梦》的考证。
  B.材料一第二段列举“考证曹雪芹系曹頫之子”等例子,论证胡适《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存在主观臆测和意图谬见。
  C.俞平伯《红楼梦辨》的写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红楼梦辨》的开篇之作祛除了社会上对《红楼梦》的谬见。
  D.《石头记的风格与作者的态度》接续了胡适的学术批评之路,认为《红楼梦》的意趣被隐晦很久是一件不幸的事。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问世,标志着旧红学阵营偃旗息鼓,新红学正式登上《红楼梦》研究的历史舞台。
  B.俞平伯认为历来“红学家”不明《红楼梦》意趣的原因可用“两种观察”来说明:第一类红学家是猜谜派;第二类红学家是消闲派。
  C.把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他一生的历史,拿来印证研究者所揣测的话,这是俞平伯主张的探讨“作者的态度”的路径之一。
  D.《红楼梦辨》的开篇之作在坚守胡适“自传说”的基础上,对《红楼梦》进行否定,这是对红学的新拓展,具有先导性意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元妃省亲一段,作者对于皇宫礼仪描写得十分细致,胡适据此考证出曹家曾四次接驾,进而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结论。
  B.在《红楼梦考证》中,胡适虽然不赞同蔡孑民《石头记索隐》中的一些观点,但仍然肯定蔡先生“引书之多”“用心之勤”。
  C.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问世后引发了争论:赞同胡适的,大致认为他为红学提供了“考证”的方法;反对胡适的,则认为他的考证难见作者“深心”。
  D.胡适早年“考证”《红楼梦》的热情影响到顾颉刚。胡适修改《红楼梦考证》的过程中,顾颉刚曾帮助他寻找材料,提供修改意见。
  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新红学的创立过程。(4分)
  5.“新红学”的创立及百年研究史对当代红学研究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文学类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刚川上英雄桥
  王顺秀
  金刚川水刺骨寒,英雄架桥歌声喧;
  炸弹刚落铁锤起,浪里打桩只等闲;
  炸不垮,冲不断,满载胜利奔向前。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