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40字。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慨叹(kǎi)    脊梁(jǐ)       抹杀(mǒ)       孜孜不倦(zī)
  ??              ??                ??                ??
  B. 玄虚(xuán)    戳穿(chuō)     罗迦(jiā)      根深蒂固(dì)
  ??              ??                  ??                  ??
  C. 宰相(zǎi)     搽粉(cuō)      倘若(tǎng)     味同嚼蜡(jué)
  ??              ??                ??                     ??
  D. 机械(xiè)     诬蔑(wū)        琐屑(suǒ)      吹毛求疵(cī)
  ??            ??                ??                       ??
  2. 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 分) 推敲        省悟        拢罩        懒惰
  地大物搏 持之以恒  怀古伤今  求神拜佛
  自欺欺人 断章取意  呕心沥血  斧底抽薪
  应为                  应为         
  应为                  应为         
  3.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不足之处,(    ),使自己的发
  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
  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
  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
  5. 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
  1934年 8 月 27 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
  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在鲁迅先生 53 岁诞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 的杂文一文。
  6. 下列不能证明“古往今来,许多文章高手都精于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一观点的论据是(    )(2分)
  A.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B.鲁迅先生学生时代就坚持做笔记,写日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C. 古人作诗,为了“吟安一个字”,达到了“拈断数茎须”的地步。
  1 
  D.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之多。
  7.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5分)
  顺顺同学有一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随笔”。他向你介绍说:“这套书可有意思了,单是书名 就很特别。你看,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动的音乐》。建筑虽然固定不动,却有韵律之美。” 你接过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说:“       。”
  顺顺又说:“文学家里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想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他的文章汇编成集,你觉得取个 什么名字好?”
  你说:“集子就叫《      》吧,因为      。”顺顺信服地点点头。
  (1)从下面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顺顺的说法,表达你对书名的看法。 (2分) 书名:《穿过地平线》  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
  书名:《看风云舒卷》  作者:气象学家竺可桢
  书名:《彼此的抵达》  作者:桥梁学家茅以升
  (2)在横线上填写自拟的集子名称,并说明理由。 (3分)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16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 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 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 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 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