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370字。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家行动不得,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须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但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依然是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中的物态文化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农耕经济的发展模式。作者路遥在书中更是还原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场景。文革后期,生长于这片黄土高原上的人们除了勒紧裤腰带埋头苦干,他们别无选择。
  农耕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仅体现在与土地打交道,搞农业学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于此。
  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离不了泥土,缺少其他技能,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就是种地。
  C.乡下人有“土气”无法择地而居、迁移无碍,是因为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流动造成的。
  D.农业的本质决定无须群居,但绝大多数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2.根据材料二的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是需要以经济作为基础的,经济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乡土文化的物态文化的体现之一。
  B.农民必然处于城乡文化地带是受到了闭塞的农耕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而农民游离于城乡之间,找不准自己的准确定位。
  C.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流派,他们只是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神灵之中,从而可见是受到了封建意识和封建思想的影响。
  D.封建伦理道德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既是受旧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也是受到儒家伦理道德意识和儒家道德标准的影响。
  3.材料二说“囿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模式而不愿去改变不愿去解放思想”,下列事件中最能全面而准确体现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3分)
  A.孙少平成立了“双水村第一生产队”引起了双水村的轰动,田福堂认为孙少平的政治倾向有问题,是在走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立刻向上级进行了汇报。
  B.兰花(孙玉厚家的大女儿)没有去省城读书,她从小便懂得为家里分担,和父母一起操持他们那个破烂的家。
  C.双水村大旱的时候,村民们嚷嚷去豁开邻村的坝,田五带领大家一起去祈雨,盼望庄稼能够得到雨水的滋润。
  D.孙少平、润生、金波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但他们依然以“农村人”的姿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4.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试分析中国农民为何有如此重的乡土意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握一把苍凉  司马中原
  ①童年,总有那么一个夜晚,立在露湿的石阶上,望着升起的圆月,天真成了碧海,白苍苍的一弯月,望得人一心的胆寒。谁说月是冰轮,该把它摘来抱温着,也许残秋就不会因月色而亦显凄冷了。离枝的叶掌悄然飘坠在多苔的石上,窸窣幽叹着。俄而听见高空洒落的雁声,鼻尖便无由地酸楚起来。后来忆起那夜的光景,只好以童梦荒唐自解。端的是荒唐么?成长的经验并不是很快意的。
  ②把家宅的粉壁看成一幅幅斑驳的、奇幻的画,用童心去读古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