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210字。
辽宁省部分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乡村社会的面子观
①“面子”一直是研究中国人行为和社会运作的核心概念。如何更恰切地理解面子这一本土经验现象,必须要首先考虑本土社会特性。
②对于农民来说,其主要的社会生活“场域”是村落。生活在乡村社会中的中国人要处理的是在村落中“做人”的问题,其所针对的对象也并非某个个体,而是要在村落中立足。因此,“面子”就不仅仅是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策略,它更是中国农民在村落这个熟人社会中立足的重要依据,“面子”具有非常重要的评价意义,体现为人们对某种生活价值的追求。对于这种具有价值性的面子,本文称之为“面子观”,它指的是人们对“什么是有(丢)面子”“什么样的面子值得在乎”的集体认同。
③乡村社会中的面子内涵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面子标识物,_________;二是面子生成机制,_____________;三是面子行为的能动性,____________,通过这个维度可以发现乡村社会对人们追求面子行为的约束程度;四是面子的竞争性,____________,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评价体系中改变个人地位的空间。据此,可以将乡村社会中的面子观区分为三种类型。
④外显型面子观表现为炫耀性地表达自身实力,受这种面子观念影响的行动者注重在具有极强外显型、可视性的事和物上投放自己的资源,以向其他村民显示、证明自己的实力。外显型面子观的突出特点是行动者能动性强,面子标识物的可比性强、面子行为的竞争性强,容易陷入恶性膨胀,出现“打肿脸充胖子”的“名实分离”,即行动者的面子竞争变成对面子标识物的竞争,手段被置换为目的。
⑤外显型面子容易被研究者理解为农民对金钱、权力等社会地位和声誉的追求,甚至将面子与社会分层联系起来,认为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才具有面子。这种理解是将面子与西方社会理论中的“社会地位”做了机械式地比附,“社会地位”是一系列客观指标(如财富、权力等)的集成,具备了这些客观指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进而也就有了“面子”,但在乡村社会中并非如此。在客观的面子标识物(比如财富)竞争上胜出,可以获得“有面子”的评价,但并不代表其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高,换句话说,外显型面子观是面向村落所有成员开放的,是人人可以竞逐的肯定性评价,而村落社会地位则特指村落精英所拥有的权威,二者并不总是重合的。
⑥人际型面子观表现为人际互动中的慷慨热情,受这种面子观念影响的行动者特别注重在社会交往中投入资源,努力建构和维持与他人的友好关系。人际型面子观的突出特点与外显型面子类似,比如也存在行动者个体能动性强、面子标识物可比性强的特点,但面子标识物是能够建构维系人际关系的事物。人际型面子观的竞争性与外显型面子也有不同,后者表现为激烈竞争,而前者的竞争性则要弱得多,因为乡村社会中的交往是开放的,原则上每个人都可以与每个人建立交往关系,那些更会为人处事的人就可获得更好的“人缘”。乡村社会中的交往是人情化的,在人际型面子观念主导的村落,农民的人情圈就会很大,且人情交往的形式化色彩非常浓,甚至在双方发生矛盾后人情关系仍然不会断,结果就是人情非常容易“异化”。
⑦依附型面子观表现为村落成员的社会行为特别注意地方性规范的要求,个体分享并追求村落公共的规范与价值观,表现出来的“面子”往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而非在一时一事上与他人的竞争,在村落中最受推崇的“面子”往往特指那些能够捍卫村落公共利益和荣誉的行为,甚至可以为公共利益牺牲自己所有。正是因为有社会结构、地方性规范和价值的约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面子”就是“依附于社会的自尊”,但笔者所言的“依附型面子”与“依附型自尊”并不相同,面子比自尊更多社会学上的价值,在乡村社会中,获得这种面子不只是个体的荣耀,更是与其关联的家庭、家族乃至所有亲友都可共享的。
⑧全国主要农村地区存在面子观类型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的乡村社会中具有不同的面子观主导类型。把面子作为理解中国人之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逻辑极好的切入口,透过其生活化的微妙模糊之处,可以发现其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价值导向作用。
(选自2022《文化纵横》,有删改)
1.将下列句子填入第③段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表征乡村社会中面子资源的稀缺程度
②体现了人们追求面子行为的自主性程度
③通过何种事或物表现面子的有无、多少
④即人们会采用何种方式、途径获得面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2.根据依附型面子观特点,以下《红楼梦》事件中“最有面子”的是( )
A.袭人风光回娘家
B.刘姥姥进大观园
C.元妃省亲庆元宵
D.宝钗盛办螃蟹宴
3.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乡村社会中的面子价值不等同于人的自尊。
B.根据面子标识物就可以辨别出面子观类型。
C.捍卫公共利益的行为被认为“最有面子”。
D.“人缘好”面子观导致人情交往的形式化。
4.分析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批驳划线句的。(4分)
5.理解概念是阅读学术文章的重要方法。针对第④段中“名实分离”的概念理解的方法,同学们有不同看法。(6分)
小亮:我认为可以联系《乡土中国》中的同一概念进行比较理解。
小红:我认为可以概念界定,把“名”“实”的字典义落实为语境义,准确理解。
对此,你怎么看?请做出回应。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清晰,能联系本文及补充材料加以分析。
补充材料:
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极大的分离。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选自《乡土中国》)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与鼠,也缠绵(选编)
陈忠实
“我要见局长。”小偷居然如此说。
“你说啥?我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李警察猛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大声反问。
李警官这辈子没遇到过这么无语的案子,眼前这个小偷不知该说是艺高人胆大还是脑袋有问题,去哪偷不好,居然偷到了公安局,被恰好回来取东西的他逮了个正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