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460字。
河南省洛阳、平顶山、许昌、济源市2023届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空间是切入中国山水画形式问题的关键,前贤有关该方面的研究已日臻详备和深透,特别是宗白华、程抱一等学术前辈的开创性探索,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但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与西方风景画中所呈现出来的静穆空间不同,中国山水画将时空打并一气,在空旷幽眇的山水空间背后,暗涌着天地大化的无限生机。细作甄别,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美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永恒感、音乐感、真实感。
英国汉学家苏立文认为,中国山水画中那种自然生动、宁静平和的气氛在其他民族的艺术中是不多见的。这指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性。它所表现的不是某一个历史瞬间的时间点,不是特定的某个历史场景,而是抽象的、一般的、天人容与的自然景貌。山水画的叙事性不强,而抒情性颇为突出。但中国山水画家所抒发的,不是那种血脉贲张、呼天抢地式的情感,而常常是静谧清淡的自然至情。表现在山水画中,就是“永恒”的生命体验。可以说,永恒是山水画的独特美学品格。这种永恒,是对不断消逝的流俗时间的对抗与超越。现实时间停滞了,审美时间却在悄悄地绵延,令观者流连忘返。
然而,山水画中的“永恒”不是绝对的“无时间”,而是以审美时间置换了流俗的现实时间。审美时间渗透到山水画的形式肌理之中,表现为与宇宙的生气节奏同律合拍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一方面是静谧永恒,另一方面是生机跃动,两者看似矛盾却在山水画中契合无间,水乳交融为一片生气葱郁的时空至境。
画家以抽象写意的线条笔墨来表现自然景貌,从一开始就远离了对真山实水进行客观复制的路径。从而将画面空间从视网膜成像后的“逼真幻象”转向一种写意的、活泼的“灵的空间”。《宋书》所记载的宗炳即是借助画作游而观之,澄涤襟怀,了悟大道。那如何游,如何观呢?宗炳《画山水序》谓:“身所盘桓,目所绸缪。”“身所盘桓”即观者不是站在某个固定的地点看,而是随着山水景色的自然延展移步进行打量;“目所绸缪”即观者要移情山水,细作观瞻品味。画家将自己亲身所至、亲眼所见的自然物貌收并一处,经一番对位置布局的“惨淡给营”、最后编织成一幅和响共鸣的动感山水画。这样造就的山水世界,“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
但客观地讲,中西绘画艺术不好作价值高下的区分,其空间形式的不同实际上根源于中西方文化对“真”“虚”等概念理解上的差异。西方绘画从建筑、雕塑脱胎而来,不可避免地受其空间观念的影响,追求视网膜成像后的逼真感。中国绘画所要表现的“真”不是视觉真实,而是流布于天地之间的自然真实与生命真实。在古人看来,绘画可以呈现万物的情状景貌,沟通天地的德性。而且,在画家的笔下还可以随心调度,自由地表现天地自然所未能彰显的东西以纤毫之笔补造化之不足。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空间不是建立在通常意义的“真实”基础之上而是以“虚”为根本法则。这与西方绘画基于视网膜幻象的线性透视空间迥然有别。中国山水画不寻求眼前的有限空间,而是以一管追光摄影之笔,拟写天地之虚,借自然的“外在之貌内在之势力”呈露宇宙间无尽的勃勃生机。
(摘编自詹冬华《山水画空间的形式构成及其思想渊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空间这个切入中国山水画形式问题的关键,宗白华等学术前贤的研究渐趋详备深透。
B. 中国画家在山水画中所表现的是永恒的生命体验,抒发的常常是静谧清淡的自然至情。
C. 中西文化对“真”“虚”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决定了中西绘画价值有高下之分。
D. 中国山水画力避对山水客观复制,呈现出写意的“灵的空间”,尽显自然、生命真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分别从永恒感、音乐感、真实感三方面展开论述,逐层深入。
B. 第二段通过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类比,论证了中西方绘画在静谧特点上的相通之处。
C. 第三段征引苏立文的观点,意在论证中国山水画虽然叙事性不强但抒情性颇为突出的特点。
D. 文章在表述观点时,使用了“主要源自”“客观地讲”“不可避免地”等词语,严谨审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美学品格“永恒”,不是绝对的“无时间”,而是审美时间对流俗时间的对抗与超越。
B. 静谧永恒和生机跃动对立统一,渗透到中国山水画中,表现为与宇宙的生气节奏同律合拍的“音乐感”。
C. 既要跟随山水移步进行打量,也要移情山水,仔细品味,宗炳正是借助画作来这样游而观之,参悟大道。
D. 西方绘画追求视网膜成像后的逼真感,中国山水画则不寻求眼前真实,而是借自然呈现宇宙的无尽生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这决定了中西绘画价值有高下之分”错误,原文为“客观地讲,中西绘画艺术不好作价值高下的区分,其空间形式的不同实际上根源于中西方文化对‘真’‘虚’等概念理解上的差异”,中西文化对“真”“虚”等概念的理解存在的差异不能决定中西绘画价值有高下之分,中西绘画艺术本不好作价值高下的区分。
故选C。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等。近日,我国首座百兆瓦级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进入并网调试的最后阶段,该电站是迄今为止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储能调峰电站相当于城市的“电力银行”,也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充电宝”,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风能、光能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虽然清洁可再生,但都不稳定,于是人们就利用储能调峰电站,将其发电产生的富余电量储存起来,发电不足的时候再放进电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