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300字)
学习目标
  1 诵读文章,理清全文思路。
  2 品析语言,把握文章内容。
  3 了解百年北大的历史,体悟北大精神。
学习重点
  1 诵读文章,理清全文思路。
  2 品析语言,把握文章内容。
课文解析
一、结构分析
按文章的内容,除了第一段是表现特殊文体的特征的段落外,其余的段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5)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概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 
第二部分(§6—§11)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要求。
第三部分(§12—§18)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重点难点全解
(一)理清结构,弄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1、 文章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
   明确:是这篇演讲的致词部分,主要是导语和引子。属于文体特征的段落。
2、文章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未来”。理由是: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苦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作者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话题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阐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演说的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作者又自然地要从国家和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
3、  第四段与第二段接起来似乎也可以,为什么这两段中间要加一段文字,回顾百年中国史呢?
明确: 校史离不开国史,北大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与教育学术文化方面的作用都与中国百年史有关。以中国历史看北大,对北大的历史成就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则,将校史与国史联系起来,说明北大对于国家民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对北大的高度评价。
4、 第四段与第五段的顺序是否可以对调?为什么把传统与学风放在北大的历史成就之后说?
明确:  是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了北大传统,所以先说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再说传统,合乎逻辑,也更能显示出这些传统与学风的可贵。
5、 希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的希望,一是对大学生的希望。前一方面用四段文字论述,由宏伟目标到科教兴国战略,所有的大学到若干大学,思路这样的展开也有些问题值得探究:为什么要从宏伟目标谈起?为什么先讲所有的大学,再讲若干所一流大学?
明确: 宏伟目标决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决定了办学方向,决定了若干所一流大学担当的特殊任务,对整个教育事业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6、 四点希望为什么这样排列?是按照什么条理排列的?
明确: 侧重点在后一方面。加强思想修养是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前提。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的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
(二)细读课文,理解北大的光荣传统和北大的精神。
1、 北京大学创建的背景是怎样的?
明确: 列强入侵,民族危亡,发生戊戌变法,爱国志士兴学图强,北京大学应运而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