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900字。  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寻•春天足迹(共24分)
  1.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A.经历了shuāi(  )草连天的寒冬,我们迎来了草木萌发的春天。B.据“开元天宝遗事”的记载,唐代女子在春日里会进行一项特别的活动——斗百草。“斗百草”,顾名思义是比一比谁采的花草花样多,谁知道的花草名称多。你认识香蒲吗?C.香蒲的花粉可入药;其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其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从“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诗句中,让我们读懂了纵然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铮铮誓言。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shuāi ______草连天
  萌发 ______
  2.文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 ______ (填字母)句,应修改为:______。(2分)
  3.文中画线句子的病因是  ______,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______。(2分)
  4.请解释文中加点成语的意思,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海枯石烂:______
  5.《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等,下列关于《诗经》的内容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秦时叫作《诗歌》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四书”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D.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如《关雎》出自《秦风》。
  6. (10分)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诗歌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反映生活,不同的角度,反映多样的社会。《子衿》中的“①,②”,是女子借衣领含蓄地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李白的《送友人》“③,④”,写诗人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了友人不忍离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⑤,⑥”,我们读出了桃花源的生活和美,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⑦,⑧”,写出了作者心境孤独和志趣高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⑨,⑩”,写出了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品质。
  7. (4分)“一年之计在于春”,班级开展了“我与经典共成长”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读书笔记。
  柳宗元与韩愈,宋代并称,他们是好朋友。柳作文取法《书》《诗》《礼》《春秋》《易》、以及《谷梁》《孟》《荀》《庄》《老》《国语》《离骚》《史记》,也将经、子、史排在“文”里,和韩的文统大同小异。他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
       韩愈抗颜为人师而提倡古文,形势比较难;欧阳修居高位而提倡古文,形势比较容易。明代所称唐宋八大家,韩、柳之外,六家都是宋人。欧阳修为首,以下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曾巩、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别的三个也都是他提拔的。他真是当时文坛的盟主。韩愈虽然开了宗派,却不曾有意的立宗派;欧、苏是有意的立宗派。他们虽也提倡道,但只促进了并且扩大了古文的发展。欧文主自然,他所作纡徐曲折,而能条达疏畅,无艰难劳苦之态;最以言情见长,评者说是从《史记》脱化而出。曾学问有根柢,他的文确实而谨严;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胜人。三苏长于议论,得力于《战国策》《孟子》;而苏轼才气纵横,并得力于《庄子》。他说他的文“随物赋形”,“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又说他意到笔随,无不尽之处。这真是自然的极致了。他的文,学的人最多。南宋有“苏文熟,秀才足”的俗谚,可见影响之大。
  (选自《经典常谈》)(1)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   ______,经过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发展,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大力革新发展后,宋代称为“散文”。 (2分)
  (2)根据选文,班级整理唐宋八大名家的散文风格特点,请你添加你的阅读收获。(2分)
  朝代 散文名家 唐宋八大家散文风格 代表作品
  唐代 韩愈 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句子 《马说》
  唐代 柳宗元 ①______ 《小石潭记》
  宋代 欧阳修 自然,纡徐曲折,条达疏畅,无艰难劳苦之态 《醉翁亭记》
  宋代 曾巩 学问有根柢,文风谨严 《墨池记》
  宋代 王安石 以精悍胜人 《游褒禅山记》
  宋代 苏轼 ②______ 《赤壁赋》
  二、赏•春天美景(共38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8—10小题。
  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隋斌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日盛大开幕,以二十四节气开篇,从“雨水”一路前行,迎来“立春”,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立春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象征,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②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迎来立春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春也。”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万物更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开端的象征意义。对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立春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开端,也是人们“重启”社会生活时序的开端。民间广泛流传着“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春大”等说法,都充分诠释着立春在中国传统节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重大意义。
       ③立春代表着生机,孕育着希望,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迎春”。《礼记•月令第六》:“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到东汉时期,上至都城、下至地方,都举行盛大的迎春仪礼,凡出行之车骑、旗帜、服饰皆为青色,一直延续至清末,是各地官民共庆同乐的重大礼俗活动。
       ④民间流传的立春习俗不胜枚举。过去,浙江一带的人们会在立春时节去郊外探春,然后折松柏枝条编成圆圈,戴在小孩头上,俗谓此举可以保证孩子“四季清健”。山西等地立春时有童稚“戴春娃”的习俗,春娃为人偶型布袋,里面装有豆子、谷子,俗信孩童佩戴春娃可以消除痘疹之灾。
     ⑤立春饮食有尝春、咬春之俗,常见的食物有萝卜、春卷、春饼等,其寓意多与“阳”“新”“生”签文化观念相连。汉《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浆粥,以导和气。”吃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人们将生菜、水果、饼、糖等物置于盘内,衍生出吃春盘的习俗。杜甫在《立春》一诗中便记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的文字。咬春习俗中,最为普遍的是吃萝卜。《燕京杂记》载:“立春日,都人多买萝卜生食之,谓之咬春。”老北京的“咬春”萝卜为紫萝卜,其味辣,能够驱除春困、补充阳气、提振精神。立春饮食习俗体现了因时而动、顺时养生的节气文化智慧。
       ⑥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