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素养提升训练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渗透(shèn) 要塞(sài) 签订(qiān)
B.澎湃(pài) 逝世(shì) 一瞬间(shǔn) 敦熄(dūn)
C.轰鸣声(hōng) 拂晓(fú) 低吼(hǒu) 沸腾(fèi)
D.提防(dī) 惊骇(hài) 映衬(yìn) 着舰(zhuó)
2.学习了消息,你认为下面关于消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B.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C.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D.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年四月,我校都开展《读书节》活动,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可高涨了。
B.“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C.你是喜欢地理学科?还是喜欢历史学科。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雷锋》后,受到了很大教育。
B.他的家乡是江苏徐州人。
C.尽管天气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5.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据央视网报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任务二:请你从新闻中筛选信息,把火星探测时间轴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5个字)。
(3)任务三:中国太空家族的命名内藏玄机,例如火星探测器的名字“天问”取自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天问》,该作品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探索,这也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意义所在。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以下三个命名中选择其中两个,说说它们的妙处。
①月球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中继通信卫星“鹊桥”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旅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6.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是抓住哪一个瞬间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的?
7.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一例分析。
8.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对此做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①我和丈夫从前居住在一个小城镇里。一天下午,朋友来访,闲谈间,她把头探出我们厨房的窗户,说道:“从这儿望出去没啥看头,是不是?”
②我们住的地方差不多是一片旷野。但是,她的那番评语着实让我吃惊不已,因为我喜爱这窗口里的景致。我使着法儿让自己用朋友的眼光去观察——一条直通通的地平线、一座水塔、十来棵三角叶杨、若干间屋舍和平展展的一片收割后留着麦茬儿的田地……似乎单调了点,枯燥了点,然而,当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