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00字。 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提升测试卷
一、字词书写(共2分)
1.(本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 )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énglóng(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 )跃的铁的兽 jǐ( )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二、选择题(共5分)
2.(本题1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xíng) 怅惘(wǎng) 绅士(shēn) 凫水(fú)
B.归省(xǐng) 絮叨(xù) 撺掇(duo) 争讼(sòng)
C.糜子(měi) 斡旋(wò) 幽悄(qiǎo) 蕴藻(yùn)
D.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chén)
3.(本题1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篷勃 磅礴 束缚 大彻大悟
B.震撼 恬静 流苏 叹为观止
C.瞳仁 摹然 严峻 嘎然而止
D.晦暗 恢宏 山涯 惊心动魄
4.(本题1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请你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梅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充满吸引力的。
6.(本题1分)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灯笼》一文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三、句子默写(共8分)
7.(本题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四、填空题(共4分)
8.(本题4分)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虽然 然而)我们是朋友,(但是 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因为 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2)团支书又(引进 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厚 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赞不绝口 叹为观止)。
(4)那种熙熙然庭院的(肃静 静穆),是一辈子(思慕 想念)着的。
五、综合性学习(共4分)
9.(本题4分)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文积累】
写出三个含有“鼓”字的成语。
(2)【材料探究】
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