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560字。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 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我们还必须看到, 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毛诗序》说,《诗经》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从“情”的角度说,它是“诗”。我们每个人都有“情”。人常说“七情六欲”,何谓七情?《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者弗学而能。”也就是说, 这“情”是与生俱来的, 不需要学习就能获得。情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表征,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没有了“情”,不喜不怒, 不忧不乐,不怨不惧,这说明他的生命力已经走向衰竭了。所以《诗序》说:“发乎情, 民之性也。”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表达情感要看对象,要分场合。所以这“情”,要能“发”能“止”。“发”是起点,“止”是终点。发所当发,止所当止,这就合于“礼”的要求了。我们给《诗经》在“五四”以来的性质认定中, 加了“伦理”二字, 这“伦理”的意义便在“止乎礼义”中。 因为“止乎礼义”, 就意味着要合于道德规则。像中国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形态的东西,都要在这歌唱中体现出来。
  这里还须提到一点,《诗经》中的诗歌,原来是配乐奏唱的,因此有人说,《诗经》在它的时代,音乐生命远盛于它的文学生命。而这种唱奏,都是在礼乐的规定下进行,它是礼乐文明的一个主要载体。孔子之所以非常重视《诗经》,原因正在这里。所以我们对它的定义是“伦理的乐歌总集”。
  (选自刘毓庆《<诗经>:顺人情而循礼仪》,有删改)
  材料二:
  说起“诗三百”, 我们今天总把它看成是“纯文学”, 不过当时却不然。后世所说的文学,以及官僚, 文人, 民间, 这些概念那时候都还没有。《论语•先进》中说到的孔门四学, 曰德行, 曰言语, 曰政事, 曰文学,此所谓“文学”,包括《诗》,也包括《书》和《易》, 大致是指流传于当时的文献典籍而言。而《诗》不仅是美的文辞, 而且是美的声乐,故它既是文典,而又可以作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钱穆先生的话有力说明了在定义《诗经》的性质时,应该考虑到其中的“伦理”特质。
  B.“《诗经》是一部文学书”, 以顾颉刚、胡适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学人都力持此说。
  C. 封建宗法社会时代,等级分明,职能有别,因此《诗经》中的从戎君子不可能是庶人。
  D. 西周时期五个男子和一匹马一束丝的价格相等,可见手现代考古发掘出的西恩金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近代学者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都当作封建垃圾处理了,很难说这是《诗经》研究的厄运还是幸运。
  B.《毛诗序》说,《诗经》“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所当发,止所当止,这正体现出《诗经》的“伦理”意义。
  C.《诗经》的文学特点在于它既是文献典籍,又是“乐语”“声教”,所以在当时广泛流传,传唱于民间里巷。
  D.《诗经》中的“君子”和“小人”是以社会地位和居住地域来区分的,“君子”即“国人”,“小人”即“野人”。
  3. 依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可看作“劳动者的歌”的是(3分)
  A.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豳风•七月》)
  B.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C.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D. 抓秧如绣花,棵棵摸到家,十指齐入土,泥草一把抓,揣到根底当肥下。(《抓秧号子》)
  4.扬之水认为不能用后世的概念将《诗经》定义为“民间文学”。请依据材料谈谈理由。(6分)
  5.《诗经》有哪些价值?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4分)
  (二)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
  【美国】詹姆斯•瑟伯
  “我们要冲过去!”司令的说话声音就像薄薄的冰层裂开一样。“把马力指示灯全打开,转速提到八千五!我们要穿过去!”司令盯着飞行员窗上正在凝结的冰。他走过去,扳动一排复杂的仪表。 “启动八号辅机!” “启动八号辅机!”伯格上尉重复道。“三号炮塔开足马力!”司令喊道。“三号炮塔开足马力!”……
  “别开这么快!”米蒂太太说,“你干嘛开这么快?”
  “嗯?”沃尔特•米蒂说。他惊愕地看着旁边座位上自己的妻子。她说:  “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