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94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第10题断句题,请同学们在答题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相应位置写出断句的答案标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至于不“亏人”、不“损人”的“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这里的界限就看是不是自食其力。被墨子视为“赖其力者”,都该有应得的“自利”。反之,“不与其劳,获其实”,诸如偷窃、就是“亏人”而“自利”,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劳动者的功利观和墨子这种先人后己,先“利人”然后“人亦从而利之”的思想,一方面表明了劳动者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个体劳动者依赖集体力量以保护“自利”的思想反映。
  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为义可以获利,“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像其他学派那样要么重义轻利;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摘编自《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
  材料二:
  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的“天下为公”和墨家的“天下之利”谈的都是“利”,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都为人们所赞同。
  B. 墨子在止楚攻宋一事中,反对楚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墨子之德,而能够制止楚国攻打宋国,则体现了其才。
  C. 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不仁不义 行为,都具有“亏人”而“自利”的思想,墨家认为这一思想是人们不“兼爱”的思想根源。
  D. 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强调爱民、利民,反对只有“巧”之名而无“利”之实的技术创制活动。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墨子看来,“利”是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为“兼爱”,所以“利”就有利他的行为特征。
  B. 儒家所认为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因此应该被摈弃。
  C. 墨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不“亏人”的“自利”也不应该被反对。
  D. 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墨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树立了古时圣王形象,另一方面又对暴君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
  3. 下列发明,不符合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的发明的一项是(   )
  A. 黄道婆发明了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
  B. 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结构新颖简便,省力,效率高。
  C. 秦朝时期,人们用黄金打造了一只大雁,像活的一般,能在天空翱翔。
  D. 郭守敬发明了一种类似浑仪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4. 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墨家的义利观,二者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5. 材料一中提到“它(墨子义利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的义利关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错,由材料一第二段第一句“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可知;再由后文“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可知,儒家所说的“利”是个人之私利;而由“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可知,墨家所说的“利”是公利、他利。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误会
  柳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