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298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致知在格物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与尔同销万古愁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D.将进酒,杯莫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C.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文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小题。
孔子的“仁”,其含义是相当丰富的,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大抵都为之包摄。
比如:他的学生宰予,认为父母死了而要服丧三年,不免太久,是不是只服丧一年就很够了呢?孔子感到宰予这是不孝,便骂宰予为不仁。
这样说来,“仁”是包摄了“孝”。
本来孔子这样想:要维护周氏族的统治,首先就得团结周氏族,巩固周氏族。怎样团结与巩固呢?只有在氏族中讲亲亲和孝。凡周氏族中人,不论是当权的或是没落了与没落着的,大家都讲亲亲,都不忘怀氏族,都对氏族的祖先行孝道,这氏族岂不就团结与巩固吗?像周巩简公与单献公,都舍自家的亲属不用,而好用外族人来参政,在孔子看来,这都是不对的。孔子曾这样说过:在位的诸君子,都能笃爱自己的亲属,用人方面,对故旧无所遗忘,这样,自家团结得很紧,奴隶们也就没有罅隙可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