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780字。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工作的顶层设计日益健全,事业发展整体向上向好,全国革命文物工作成果斐然、令人瞩目。
  保护是革命文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我国的广表大地上星罗棋布。超百万件(套)国有馆藏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史见证。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牡和奉献。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更好的保护,才有更好的传承,而保护的成果最终要患及人民。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北大红楼旧址、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重新修缮开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感悟初心使命,人民群众崇敬英雄、体验感怀的“大学校”。革命文物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中,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增强弘扬革命传统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应当在守正创新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和伟大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许多革命旧址通过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旧址会说话、陈列的文物会发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
  激发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应注重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旅游提质相结合,与乡村振兴、老区发展相结合,与患及民生、增进福社相结合。湘邪精、部豫皖、闻西等革命老区整合红色资源,激发内生动力与活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与游客“面对面”。去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20条“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主题线路,28条“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导览图”。
  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以互联网的手段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以有利于被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的形式对革命历史进行展示,使其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比如,红军强渡大渡河长征文化线路数字化展示体验及教育传播试点项目,通过5G、AR(增强现实)、大数据和4K直播等新技术实现沉漫式体验和线上研学移动化需求,增强公众对长征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作为“互联网十中华文明”重点示范项目中唯一的革命文物示范,该展示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因重点工程,
  (摘编自任姗姗《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有着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在富饶丰美的神州大地上,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全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国人的文化禀赋和独特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革命文物众多,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就超过三万处,各类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B.为了惠及人民,并让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学习革命历史,我国的各类红色博物馆都没有建造围墙。
  C.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这与中国人的文化禀赋和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关系。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革命文化从中汲取了无比丰富的营养并发展、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命旧址可以通过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旧址、文物会发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
  B.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采用公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对革命历史进行展示,能够促进革命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
  C.老一辈革命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哲理浓郁的著作,这些著作成为灵活化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典范。
  D.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都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革命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兼容并包和全面吸收的态度。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论述的“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一项是(3分)
  A.广西灵川县九屋镇实施红色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完成了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工作,对长征步道等长征遗址进行保护,并展开对长征史实和事迹的挖掘研究。
  B.北京大学复原了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陈独秀工作过的文科学长室等6处旧址,并向公众开放。
  C.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伟大时刻的影片《1921》《红船》,以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角的英模传记片《守岛人》《我的父亲焦裕禄》,这些电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程。
  D.网络视听节目“红色文物100”等一批党史类文艺作品引发社会热议、全民共鸣,为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经验。
  4.两则材料都谈到革命文化,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革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异乡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意大利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句地吊着;一串事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