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540字。
2023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B卷)
练习时间:150分钟
2023.11
本练习共13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的乡下人去了,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的乡下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即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直接说明“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的一项是(3分)
A. 张北一带的乡下人,语言上和其他方面基本受到蒙古影响。
B. 中原的乡下人去了内蒙,一家家划着小小的方地种植起来。
C. 西伯利亚的中国乡下人,还是要下种子,试试能不能种地。
D. 中国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乡下人充满土气,对他们有几分藐视的意味。
B.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仍旧不能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
C. 从农业老家迁移出去的人也遵循向土地讨生活的传统。
D. 在孤立和隔膜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用。
材料二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篇中的道理,让诗人来表达会怎么样?《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先生为了得出“乡下人”身上存在视土如命、安土重迁这种“土气”特征的结论,采用的论证手法完全是一个社会学家的学术论证的手法。他密集援引了五个例子来作为论据,除了援引能正面支持论点的事例,当然也注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诗歌《三代》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通过一组意象诉诸读者的是“理”,而非直接呈现“情”。
B. 优秀的诗歌具有“美”的品性,这首诗也给人以美的体验。
C. 诗中三代人都与土紧密相连,所以他们的命运必定重复。
D. 这首诗简洁而质朴,表达了诗人对“乡下人土性”的思考。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笔下的《三代》以极简的笔墨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B. 《乡土中国》通过援引事例来证明“乡下人”具有“土性”的特点。
C. 学术论证注重文本表达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文学作品与之相反。
D. 《三代》中的三个人物安土重迁,将务农作为谋生的第一选择。
5.材料一第一段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并说说学术论证与文学书写在阐明这一道理时有何不同。(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