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760字。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取长补短,共同创建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创造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
  文化自觉强调要重新认识文化传统,以传统为基础建设新的中国文化。社会和国家是从自己独特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中成长出来的,并不是人为理性地设计出来的,要对其自身所处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和形成过程;明白了其历史精神和传统,就有利于明白其所具特色,才能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就认为如果要建立新的中国,也就是中国自己的乡土文化。他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的确,中国传统文化担负着“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要通过“温故知新”
  文化自觉“也不主张‘全盘西化’”。在中国这个有着数千年传统文化根基的社会,实行“全盘西化”必然会引起文化的混乱和不适,甚至是“无所适从”。因此,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在吸收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通过“融化开新”,重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
  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告诉我们,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应对所谓的文明冲突和世界危机,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路,需要在“文化自觉”下正确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一基本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重温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徐平《从两个“大变局”看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
  材料二:
  1944年,费孝通出访美国,面对生机勃勃的美国社会,随后写作了《初访美国》一书。他写的是美国,萦绕于心的却是祖国,就是它隐含的中西(美)对比的思路。这样的思路也同样存在于《乡土中国》。《初访美国》明写美国;《乡土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要在正确认识自身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
  B.基于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我们可以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其、天下大同”的思路看待文明冲突。
  C.《乡土中国》明写中国,暗嵌美国,有利于通过中西文化的联系对比
  D.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下,费孝通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危机,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实现文化自觉,对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和保持世界的稳定和平至关重要。
  B.综合材料一的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C.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儒家文化的社会道德秩序及儒家士大夫阶层进行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治秩序
  D.两则材料都能够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立论审慎,具有学术批判精神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4段论点的一项是      
  A.《水浒传》里梁山好汉讲究“义”,但“义”多局限在群体内部;他们对群体外的人
  B.《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用“结义”表达“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
  C.《红楼梦》中刘姥姥利用女婿王狗儿家与王夫人家同姓的关系进入贾府,从乡下婆子晋升为“姥姥”。
  D.《边城》中傩送和哥哥天保都爱上了翠翠,他们商量着以唱歌的办法来决定谁能获得翠翠的爱情。
  (4)两则材料都论及“文化自觉”,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5)材料二说“《乡土中国》对于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已远不如前,它的价值更在于引发我们对自己所存身的这块土地的文化回视与反省”请结合材料对这句话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枪口上的小花
  周海亮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进他的枪口。
  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战壕又深又宽,如同古墓里复活的全副武装的干尸。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草绿得失真,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