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60字。
湖南省衡阳市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题,考试用时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代中国,“愁”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主题,“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作为人的一种具有类属性的情感,乡愁情结浸润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诗歌领域。
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在静夜中依旧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恬淡如水的“诗佛”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时节,杜甫祈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江山易主,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异乡当故乡……缕缕乡愁,是古代诗人说不尽、道不绝的话题,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中国人安土重迁,同时又遥望远方,对血缘、地缘关系珍重,“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同时又常怀“治国平天下”之志,从而很容易产生双重矛盾的心理,乡愁之情便油然而生。
学界对“乡愁”的定义未取得共识,看法不尽相同,但基本内涵是个体内心深处对于家乡或故居地的一种情感依恋和精神需求,是个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因远离家乡而表现出来的心理诉求。可见,对亲人、家乡生活环境的怀旧是乡愁的第一种形态。
古代中国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小农经济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环境主要在家乡,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文化、伦理道德十分重视血缘亲疏、宗法秩序。家乡作为个体的栖息地,不仅需要亲人、朋友、自然环境等要素,在精神上也在建构自己的家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长过程中的乡土文化无疑是精神安顿的“伊
甸园”,故游子在外,始终怀念故乡的民风民俗、乡土文化。今天,无数海外华人共度春节,吃饺子、舞狮子,妈祖文化、潮汕文化、冼夫人文化在东南亚落地生根,皆是华人们对故乡文化的深深眷恋。他们对故乡的怀旧并不局限于对亲人的思念,自然山水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追寻,精神价值的寄托,希冀以精神家园疗
愈现实生活的苦闷、不安与焦灼,此是乡愁的第二种形态。
从对乡土文化的怀旧拓展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是乡愁的第三种形态,后两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乡愁”,具有形而上的文化属性,故属于“文化乡愁”。文化乡愁的产生根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文化危机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便是为了复兴尧、舜、禹三代帝王之治。宋、明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尽归释氏”,理学家们遂重新诠释儒家经典中的心性之学,与之抗衡。自唐代韩愈提出孟子后,道统断裂,引来道学家们深深的焦虑,自觉地参与到传道、弘道的过程。可以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怀旧与危机意识是中国古代学者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情结。
当代“文化乡愁”概念的提出起源于2013年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一句令人难忘又启人深思的诗意口号:“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时“文化乡愁”也增添了以往所不具备的含义,首先是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意义,目睹全球工业化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环境破坏,要“把城市放在大自
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其次是传承乡土文化的人文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谈到:“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他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视察时也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最后
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乡愁情结提高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历史动力的地位。“‘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民族复兴是新时代以来的历史重任,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历史根据和历史动力。至此,文化乡愁概念具有了政治性和学术性双重属性的内涵。
(摘编自李晓锋《文化乡愁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意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愁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双重矛盾心理,他们既安土重迁,对血缘、地缘关系珍重,又遥望远方,心怀天下。
B.学界对乡愁的认识主要有三种形态,后两种从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拓展为对乡土文化的怀旧,属于“文化乡愁”。
C.海外华人对故乡深深眷念,是因为家乡既是个体的栖息地,也是大多数人精神的“伊甸园”。
D.记住历史,记住乡愁,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乡愁情结浸润在文化的各个领域,作者用《尚书•尧典》中的话来引出乡愁在诗歌领域中普遍存在。
B.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学者大多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怀旧与危机意识的心理情结,这体现了“文化乡愁”产生的根源。
C.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的谈话,说明乡愁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有助于人们记住乡愁。
D. “文化乡愁”具有政治属性内涵,其根本原因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其概念的提出与习总书记的重视。
3.下列选项不符合“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举措的一项是(3分)( )
A.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B.保护推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摒弃老旧传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D.利用现代科技保留并传承传统文化
4.请简要说明文中将乡愁分为三种形态的依据是什么。(4分)( )
5.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文本中的“文化乡愁”具有哪些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褐纸鸢
牛维佳
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八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袭。但奇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突围顺利撤出。八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八路军,每次突围都有鹰隼在空中出现。日本人总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这个传说是真事,现在的学生都知道……
两杯酒下去,牛仔终于没忍住,问方老那个高飞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