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80字。

  8-2《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2.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4.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注]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函谷关附近。刘明府容:名容,生平不详。明府,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心情顿觉开朗。
  B.前面写登台所见,结尾表达酬赠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