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550字。

  6.1《老子》四章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固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扇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叔瞻叉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a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Q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B.针石,用砭石制成的石针,用于针灸治疗,也比喻摆脱困厄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C.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假”意思相同。
  D.举,指发动,与《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举”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认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衰弱,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让他认识到楚国同,样存在这种问题,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是司命神所管的事,大夫己无能为力,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医治。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为晋所灭。这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是没有好结果的。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站立、跨大步行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2)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