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80字。

  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夙愿,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既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国防实力强等“硬实力”方面的“富强”,又体现为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文化创新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等“软实力”方面的“富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今天强调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人民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梦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B.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不断增强的民族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不可
  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的梦想出发,兼顾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梦想,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
  D.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管长远,也顾及近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才能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起来,让各方成为命运共同体。
  B.在不同时期,民族振兴的内涵不同。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梦是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这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和实现力量。
  D.中国梦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灯塔,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开始清晰,即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国际影响力强。
  B.既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
  D.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更大的开放。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意义?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梦,在内容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打赌   契诃夫
  老银行家在他的书房里踱来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他举行过的一次晚会。在那次晚会上,来了许多有识之士,谈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他们顺便谈起了死刑。大多数人对死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已经过时,不适用于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而且不合乎道德,死刑应当一律改为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晚会的主人银行家说,“我以为死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