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400字。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个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老人与海》用简洁的文字塑造了鲜明的“硬汉”形象。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更是遭到了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他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虽然大马林鱼没有被保住,但老人却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他在这些下层人物的身上赋予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老人的精神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他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长期以来,人们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认为这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它们象征了社会中的或明或暗的危险,但别忘了圣地亚哥是一个人在与危险作斗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残酷的,还要与自己斗争,而与自己的斗争是最关键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打败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海明威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这就是他的“冰山”创作风格的体现,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作品是八分之一,读者的理解是八分之七。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斗争的时候,从而免受皮肉之苦,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调动自己的精神、毅力和智慧与困难和自己作斗争,他认为,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一个人在无依无靠时,人性中懦弱的一面会显露出来,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足以表现人类的顽强进取精神。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克服“自我”的弱点才能达到“超我”的境界。老人正是在内心与“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才成就了伟大的圣地亚哥和海明威。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圣地亚哥就是这样的勇士,海明威正是这样的英雄。
作家把创作当作自己的生命,海明威在1945年后遭遇一连串的变故,加之创作上的“瓶颈”,他于1952年创作《老人与海》,彰显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此后,他不能突破自己,他选择了用死来捍卫自己创造的高度
(摘编自李兴春《<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与海明威》,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两次出访古巴,习近平都特意踏访海明威的写作之地,都让他对海明威这位文坛硬汉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感悟。“《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形象,形成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他发表的小说里,都赋予了人物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
B.《老人与海》塑造一个“硬汉”形象,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但不能被打败”的思想。
C.作者认为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以此判定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未免浅薄
D.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圣地亚哥正是在内心与“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达到“超我”的境界
(2)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的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写到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高度评价《老人与海》描述的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足见经典作品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B.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海明威以及他的作品《老人与海》,这足以说明该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现实价值。
C.材料三指出海明威属于“迷惘的一代”,但他却积极反抗时代的悲颓,现在的年轻人却越来越没有工作动力
D.材料三认为《老人与海》的现实意义在于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生活困境,不颓废不消极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上述材料中所论述的“硬汉精神”的一项是
A.边防战士陈祥榕的事迹。
B.抗击疫情中的“逆行者”。
C.现实生活中的“佛系青年”。
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三则材料都谈到《老人与海》中的精神,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习近平总书记在浩如烟海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中着重提及硬汉精神和《老人与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自身体验与现实,思考“硬汉精神”对你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天一黄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都预备好了。
公鸡抓来了,开水烧滚了,大缸摆好了。
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看。我和祖父也来了。
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我给她一个玻璃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