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13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劳动创造人类,恩格斯指出,“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工具最初是将自然之物通过人类的加工使其成为能够打猎或捕鱼的工具,将自然的石块、动物骨头等加工成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手工艺劳动从创造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发展到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从磨制石器到制作玉器,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如陶工所制作的陶器,从简单粗陋到不断精致化,使得陶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美的欣赏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换言之,工匠就是从小学徒而终身从事某种匠工的人,如铁匠、铜匠、建筑泥瓦匠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就是工匠群体展现出的良好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是对工匠所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的概括。工匠精神是在劳动精神基础上的跃升,实现了从爱干、苦干、实干,到乐干、细干、巧干的跨越。因而,工匠精神既体现了敬业之美的精神原色,又表现了创造之美的品质追求,更展现了追求之美的价值升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最初的手工艺是将自然的石块、动物骨头等加工成工具,它使人类迈出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
B.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的统称,他们从小学徒并且终身从事某种匠工。
C.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传统手工工匠已不复存在,但出现了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
D.工匠精神是工匠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体现了其对自身工作及职业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工”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各种手工艺工匠的称呼,其中不包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夫。
B.在制作条件极简陋的早期社会,工匠如果缺乏专注执着精神就无法获得经验、技能和技巧。
C.在当今高科技时代,虽然很多工艺流程已被取代,但工匠精神并没有过时,仍需大力弘扬。
D.精益求精意味着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极致,它体现在所有产品乃至整个制作过程之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从我国第一座公路钢箱梁斜拉桥,到第一座采用整体节点焊接结构的钢桁梁桥,王汝运不断创造焊接工艺的“第一”。
B.杭州市设立工匠日、工匠文化馆、工匠文化公园等,营造工匠文化的氛围环境,进一步激发工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C.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D.大国工匠高凤林四十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终于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并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当今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海 朱明竞
那些年,村里下象棋的人很多,上到五六十岁的老汉,下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甚至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大都能正儿八经地杀上两盘。那些不下棋的,耳濡目染,也都懂得一些下棋的门道,常常在旁边一蹲就是半天,看得有滋有味。除了夏秋两季农忙,村里房前屋后,路口场边,冬天被太阳晒着的墙根儿,夏日枝繁叶茂的老树下,常常可以看到有人三五成群凑在一起下棋,棋盘棋子都不怎么讲究,却极其热闹。棋局到了紧要关头,旁观者居然比下棋的双方还着急,你一句我一句,争得面红耳赤,额上的青筋凸起老高。好在下棋的双方也并不在意,有时甚至会主动征求一下旁观者的意见,或者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