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280字。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临武君与孙卿子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②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
(节选自《荀子•议兵》)
材料二: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③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曰:“吴术若何?”靖曰:“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靖曰:“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尔。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②造父,相传他为助周穆王平乱,驭马载周穆王自西王母处返回,日行千里。③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使贱A而勇者B前C击D锋E始F交而北G北而勿罚H观I敌进取。
A.“孙卿子”中的“子”是古代对士大夫的通称,“卿舅”中的“卿”是君主对臣子的爱称。
B.路,通假字,同“露”,《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一句中也有通假字。
C.非,本文是违背之意,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非”意思相同。
D.言,谈论,议论,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言”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利,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
B.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附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
C.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人,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
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
(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
5.对孙、吴的用兵之道,临武君和李靖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别路邀贼,大破之。后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