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1020字。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2024届高考考前原创信息卷6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书写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类作品以非虚构写作的形式,科普自然知识,传播生态理念,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由于作家专业背景、关注对象和写作风格不同,这些博物书写,有的长于咏物抒怀,饱含人文情愫;有的则长于科普,充满理性哲思。
  咏物抒怀类博物写作的作者一般是作家、诗人,他们拥有较深文学功底和丰富写作经验,善于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万物生灵、一枝一叶的描写,用通感、拟人等手法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蕴。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拓展视野,钻研博物学经典著作,在写作对象、创作手法上吸收博物学记录描摹、对比说明、汇总整理自然万物的方式,为作品增添知识含量。如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李元胜《昆虫之美:勐海寻虫记》、张炜《我的原野盛宴》等作品观察细腻,语言精到,被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博物学界所认可。
  其中,作家阿来的创作尤为典型。在散文集《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中,植物学知识信手拈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娓娓道来。该书从腊月开始,按开花先后,记录了蜡梅、丁香、含笑、芙蓉等20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每一章主写一种花木,间或有闲笔。比如贴梗海棠一章,记录了初春不同颜色的海棠:“树树怒放的红海棠间,却相间着一丛丛白海棠。红海棠树形高大,花开热烈;白海棠只是低矮浑圆的一丛,捧出一朵朵娴静清雅的白色花。”短短几句,用拟人手法写出红白海棠的独特气质,用颜色对比寓意热情与娴静的性格,灵动可爱。
  科普类博物书写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作者大多具有相关学术背景,一般为科技史和科技哲学学者或博物学家、植物学家等,甚至是护林员、保育员。他们用严谨科学的语言和以小见大的写法,将看似枯燥的自然知识饶有趣味地介绍给读者。如王辰《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付新华《萤火虫在中国》、刘华杰《天涯芳草》等作品分别讲述花卉、萤火虫、植物等领域的知识,深入浅出,生动可读。
  这类写作并不容易,往往凝聚着作者多年科学研究的经验,还要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真正的厚积薄发。比如付新华的《萤火虫在中国》,记述作者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地寻找、研究萤火虫的丰富经历,通过朴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使读者能够领略小小萤火虫的有趣知识。此外,作者还讲述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和对故乡童年的回忆,帮助读者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刘华杰《天涯芳草》将作者数十年搜集研究植物的经历汇总起来,精心描述植物习性特点,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可亲可爱的自然世界。
  不同于既往生态文学“代自然立言”,博物书写更强调让大自然“说话”,呈现自然之美,让读者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博物书写在记录自然之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艾莲《博物书写,让大自然“说话”》)
  材料二:
  除了密集地写人,文学作品也十分注重“物”的书写,不少作家将自然风光、社会风貌、万千物种、历史考古、前沿科技等作为文学书写的主题。一些作品出现了一种“博物”的书写倾向,作品呈现出一种“博物志”形态和气质。博物书写既指向一种“大百科全书式”的写作,也将“物”作为人的延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物书写呈现出或长于咏物或长于科普等的不同风格,这源于作者的专业背景、关注对象、写作风格的不同。
  B. 刘华杰《天涯芳草》运用通感、拟人等手法讲述植物知识,把“热爱大自然”的主题具象化为对植物的精心描述,生动可读。
  C. 一些文学作品的作家进行创作时,将诸多类型的“物”作为文学书写的主题,甚至出现了“博物”的书写倾向。
  D. 拜物教的书写并不可取;文学写作如果只罗列知识而不表达文学的意义,这样的作品更像是百科词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是他钻研博物学著作和细腻观察植物的结果。
  B. 护林员要把专业的树木知识进行通俗化表达,语言既应科学严谨,又应浅白易懂。
  C. 博物书写的作用比生态文学更大;前者更强调让大自然本身“说话”,后者则“代自然立言”。
  D. 博物书写的特征之一是“博物”,即传播知识,但它还是“书写”,需用文学手段。
  3.下列选项,不属于“博物书写”的一项是(      )
  A. 茹志鹃的《百合花》以百合花被子、毛竹、野菊花、秋庄稼等展示富有地域特征的农村风貌。
  B. 林棹的《潮汐图》中普及了很多岭南的方言、地方风物、动植物乃至欧洲博物馆学等知识。
  C. 彭家河的《瓦下听风》借大量书写农村各种器物的变化,反映乡土社会的裂变。
  D. 刘醒龙的《黄冈秘卷》将黄冈诸多的饮食、历史、风土、人情等纳入作品,是一部风物志作品。
  4.对于博物写作,两则材料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何不同?
  5.下面是《红楼梦》对王夫人耳房内的陈设的描写,请从博物书写的角度,对其作简要评析。
  只见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试题。
  姑姑等等
  白小良
  我哭了,声音在老林子里传得很远。我是喊姑姑。她采花去了,为了扎花环。她用绳子把我拴在这棵老枫树上,树下有一根光秃秃的倒木,她让我坐在这里玩儿。干吗不叫我一起去采呢?她说沟堂子里危险,说不定就陷进去了。
  “你咋那么喜欢花环啊?”看到姑姑回来,我抹着眼泪说。姑姑待胸口一起一伏得轻了,才把手里的一个花环轻轻戴在我头上,说:“别哭了,驴将军。”我挺一下腰,问姑姑:“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花环呢?”姑姑从没正面回答,有一回好像说,是因为我喜欢她才喜欢。
  才不是呢,我喜欢捉小鸟儿。那时我是个杀手,常把黄嘴角的小鸟当成战利品,还攥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