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20字。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21分)
百越旧地,岭南新域。东接粤省,西临云贵,南眺琼岛,北靠楚荆,毗邻港澳,对接越南。八山一水一分田,七港三圈三水系。西南出海门户,控扼要冲,东盟贸易前沿,引领商潮。壮汉苗瑶,和衷共济。素称“歌海”,乐韵馨香。
(一)壮锦
壮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工艺较好的织锦,那时候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 ɡònɡ ( )品。但据古籍文献记载,真正能称为“壮锦”的纺织品出现于宋代,距今已有九百多年。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发展突飞猛进,除普通的布帛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壮锦颜色五彩斑斓,文化底蕴深厚。
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琼()岛 (2)ɡònɡ()品
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二)铜鼓
铜鼓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古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鼓按形状、装饰的差异分为8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铜鼓有不同风格的纹饰。大体来说,冷水冲型鼓面复杂并有圆雕装饰,物像纹样抽象别致;北流型铜鼓纹样繁缛器重;石寨山型铜鼓造型写实精美。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也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瑰宝 (2)别致
(三)绣球
广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每年对他们的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粳米作礼。这些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二)(三)的相关内容,用以下词语整理出一副对联。(2分)
①饰 ②绣球③吉祥④铜鼓⑤寓意⑥纹样⑦挂⑧精美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以上几个文段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
A.但据古籍文献记载,真正能称为“壮锦”的纺织品出现于宋代,距今已有九百多年。
B.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古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
C.鼓按形状、装饰的差异分为8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铜鼓有不同风格的纹饰。
D.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每年对他们的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
6、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许多人能坦然面对,不为命运所屈服。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面对“左迁”,不辞衰老,忠君之心弥坚。 欲为圣明除弊事,
(1) 。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乐天”是(2) 的字,诗人以自然景物自喻,虽惆怅但仍心怀乐观积极。 (3) , 。
温庭筠 《商山早行》 面对羁旅,以山野情趣冲淡远行的愁苦。 (4) ,枳花明驿墙。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胸怀天下,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 其必曰“(5) , ”乎
(6) 《水调歌头》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 。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分餐制: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
①人们普遍认为,分餐最早起源于西方。其实,在历史上,中国在西周时就成为筵席分餐文化的先行者,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
②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贵族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筵”和“席”实为同义词,都是一人一设,铺置于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长席短,筵大席小,筵上加席。时间久了,“筵”“席”二字便合成一个词语。“筵席”之上分坐分食,体现的是一种礼仪,坐在筵席上吃饭得有规矩。在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