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50字。
孝感市丹阳中学 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
十月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及审题人:李晓清 何子慧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苔花如米小
乔巨华
①近几日天空逐渐放晴,教学楼后面那些红砖缝里的青苔,也在渐渐地消失。房檐下,原本青苔最多、最绿的地方,现在也只剩下几个绿格子。
②我喜欢“绿格子”这个词,绿色的青苔把红砖纵横的边缘划分得那么清晰,这不就是格子吗?红和绿的搭配十分显眼。
③砖地并不平整,所以积蓄的雨水时而多,时而少。水分的量会影响红砖的颜色,吸水多的是深红,吸水少的是浅红。我觉得那些深红色的方砖得了老天的偏爱,这颜色的深浅关乎青苔的存亡,因为青苔就在这夹缝里生存。
④青苔生存的环境确实特别,很多植物都很需要阳光,而它偏偏喜欢角落,偏爱缝隙,喜欢潮湿的环境。楼房挡住了阳光,加上有雨水的滋润,这里便成了青苔的家。雨季来临时,砖缝里那绿茸茸的线条会变得很粗,如果天气连日晴朗,那线条就会变得纤细一些。这断断续续的变化,会一直从春天持续到深秋。
⑤昨夜的雨,让操场上的青苔又复活了。
⑥那莹莹的绿,又纵横在红砖之间,绿得如此炫目。说青苔复活了是恰当的,这些小精灵从没有完全消失,它们只是隐匿着,似有魔法一般,遁了形,在雨来临时才现形。
⑦我忍不住俯下身子,细看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精灵,雨水使它们重现生机。它们排成一队,像红砖地上摆着的一条条毛茸茸的绿布条。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它们弱小却满怀热情,在狭小的缝隙里努力地生长着,展现出勃勃的生机。清朝诗人袁枚有诗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用米来形容苔花的小,真是绝妙。可是,那矮到近乎没有高度的青苔真会开花吗?我是没见过的。我转念一想,诗人定是亲眼见了苔花,才写出了这样绝美的诗句。我隔着手机屏,放大拍摄的画面,镜头之下的青苔分明就是一畦绿叶的小青菜,谁说青苔没有高度呢?那些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菜苗,都生出了尖尖的嫩芽,齐刷刷地探着小脑袋在仰头看天呢。
⑧我还在砖地上发现了一个小坑,是缺了一角的红砖形成的,坑里长满了青苔,成了一个惹眼的绿色小坑。因为在雨天多蓄了一些水,所以这一丛青苔显得格外的绿,尤其是在晴天的时候,别的青苔变黄时,它们的绿就更加显眼。
⑨从此,小绿坑成了我的牵挂之地,我下课后总想去看看它。我担心有一天这绿会消失,又深知惦记也没用,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⑩这青苔真是顽强,隔了那么多个晴天,小坑里的绿居然没变黄,也没变少,反而长得更加葱郁,我蹲下身才发现,它们填满了小坑,似乎还结出了谷穗一样的东西。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们,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花,但它们在那些挨挨挤挤的绿色中,像百合花一样淡雅,真令人高兴。
??袁枚的诗句很唯美,这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写尽了青苔的执着。青苔默默地在阴暗的角落或夹缝里生活,它那么弱小,那么卑微,然而,它又那么执着,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那么生生不息,在夹缝里悄然绽放生命光彩。它虽然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它有它的淡雅和高洁,它有它的隐忍和追求。
??青苔如此,人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选文以“苔花如米小”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
2. 简要阐述文章第⑤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3.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它们排成一队,像红砖地上摆着的一条条毛茸茸的绿布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分)
(2)隔了那么多个晴天,小坑里的绿居然没变黄,也没变少,反而长得更加葱郁。(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4. 结合全文内容把文章最后一段补充完整。(60字以内)(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6题。
【材料一】如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更值得警惕的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高度数趋势愈发明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36岁的群体中约有2.5%为近视眼,6-18岁的城市在校学生近视发生率猛增至80%,近40%的孩子的近视超过325度达到中度近视。为此,国家领导人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需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责无旁贷地加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队伍,用行动保护青少年的视力。
【材料二】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认识,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1D=100度),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近视,另一种近视发生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