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20字。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理解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9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术,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赞,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精读文章时,小语、小文展开了讨论。
1.选文中说“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可接下来的内容重点写他写文的“主张”,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简要说说理由。(2分)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选段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4分)
3.作者说“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下面这段话有些地方累赘别扭,请选择序号修改,使之简洁合理。(任选3处修改)(3分)
①今天去超市买钢笔,②当我向那位漂亮的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③她马上拿出好几种钢笔让我挑选,④我左挑右挑也没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⑤超市的环境布置得真漂亮,⑥超市的那位营业员始终热情服务,⑦她的服务态度真好。
(二)现代文阅读Ⅱ(11分)
古柏树下
①和其他公园相比,早春时节的天坛,除了零星的迎春花开之外,没有其他的花开。
②灰蒙蒙的天坛,这时候靠古树提气。这确实是其他任何一座公园都无法匹敌的。这样的古树,天坛如今一共有3562株。如果不是天坛建坛600年漫长时光中人为的战火与天然灾害的纷乱侵蚀,古树的数目,应该更多。
③天坛里最为人瞩目的古树,当属长廊北侧的柏抱槐,和回音壁外的九龙柏了。那里的古树,因为太有名,都被铁栏杆围着,人们无法与之亲密接触。对于我,最喜欢的是西柴禾栏门外的三棵古柏。这么多年,几乎每一次到天坛,都会到这三棵古柏前看看,好像它们是我的风雨故人;有时会画它们,总也画不厌,也画不像
④在天坛,柴禾栏门有两座,分列祈年殿围墙根儿的东西两侧,当初,是为给神厨宰杀烹饪牛羊等祭品提供烧柴用的。这两座门,如今都是天坛的办公之地,西柴禾栏门里放着清洁卫生的三轮车,不对外开放,因此,这里的游人几近于无。门前,三棵古柏,由东到西排列,冬夏春秋,枝叶茂密,郁郁苍苍,如三个威武的壮士,屹立在那里。脚下是草坪如茵,背后是红墙似血,有一股难言而雄浑的沧桑感。特别是春天,草的嫩绿,树的苍绿,墙的火红,瓦的黛绿,色彩对比得强烈而鲜明,我一直以为,最能代表天坛的色调。这三棵粗壮的古柏,树龄都很老了,一棵560年以上,两棵620年以上。在整个天坛,找到这样年头悠久三位并排站在一起的古树,很难了。
⑤三八妇女节的中午,我从南过花甲门,沿着一溜儿红墙贴身前行,走到墙尽头的拐角处,就可以看见这三棵古树了。忽然,一眼看见,最里面的那棵古柏前,站着一位姑娘。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站了很久,始终抬头望着树冠。我站在那里,也一动不动,我不想打扰她。很少见到有游人到这里来,更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样静静地站那里,抬头看树。
⑥我看见姑娘动了,围着这株古柏缓缓地转了一圈,她的手臂不时抚摸着皴裂的苍老树干。那样子,像孩子环绕着老人的膝下,老树因此而变得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