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320字。

  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及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特殊的人一定会写出特殊的诗。这些诗特殊在什么地方呢,我把它们称作“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前者的意思是说它是中国诗词传统中的一个新形态,后者是说它是现代学人学术研究的一个有机部分。
  先说“诗之新声”。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新形态,它的审美气质是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唐诗的特点之一是“以气胜”,甚至是特别反对才学与议论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盛赞盛唐诸公,他批评宋初的诗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诗中“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与唐代诗学推崇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不同,对诗歌形式的刻意构造,对主体审美情感的理性推敲是宋诗的一个基本技术手段。正如前人所说“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主理”就是有思想、有学术,这也是现代学人之诗的一个基本特色。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有一句话,“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其实不光是近世学术,现代学人的旧体诗词也是这样。如果说宋诗是现代学人的“远源”,那么它还有一个不太容易注意到的“近源”,那就是在晚清民初比较活跃的同光体诗。晚清民初的特点在于它是中国史上又一个“易代”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不仅最容易产生新思想,也容易产生新情感,前者往往构成新学术的对象,而后者则多半可以更新文学作品的内容。中国每一个“易代”之际,都有不同寻常的好作品出来。但大体说来,由于近代中国水深火热的现实,人们对晚清民初的文学艺术活动,关注是相当不够的。这很可能是一说到同光体诗,大家都比较陌生的原因吧。同光体诗的最大特点,一是“喜用冷僻故实”,二是“寄托遥深”。读同光体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相当深厚甚至博杂的文史功底,二是要有一种很刚强的审美心态才能硬着头皮解读下去。
  同光体诗人的“喜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也恰好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现代学人之诗奠定了基本范式,在形式方面,学者的文史典故取代了诗人的直观经验并成为文本中最重要的诗眼,在内容方面,建立在学术主体上的“理”取代了传统抒情主体的“情”成为主要的方面。如马一浮先生特别喜欢在诗中使用罕见的生僻字,如陈寅恪先生喜欢用非同寻常的僻典。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是把西方历史掌故引入中国旧体诗中来。如胡小石《解醒》的“招魂谁似幽都好,欲把灵均换但丁”,再如吴世昌《清平乐》的“不见班超投笔,拜伦悔作诗人”。如果不知道“但丁”“拜伦”是谁,那将很可能再次产生“项羽拿破仑(轮)”式的现代诗学笑料。但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内容上,借助于现代学术的理性精神的启蒙与洗礼,现代学人不仅在主体素质上远远超出了只知道“吟咏性情”的古代士大夫,在思想境界上也是特别容易走向“狂猬”一途的同光体诗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现代学人是以纯粹理性机能的发育为根本标志的,它必然要突破传统诗学中“言志”与“缘情”的主导性模式,一方面它把士大夫的“伦理之志”提升为一种建立在理性批判基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诗的特点之一是“以气胜”,反对才学与议论,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
  B.现代学人之诗的一个基本特色是“主理”,即有思想、有学术,同光体诗是现代学人的“近源”。
  C.同光体诗虽然在晚清民初比较活跃,但因其“喜用冷僻故实”的特点,并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
  D.“易代”时期最易产生新思想和新情感,中国每一个“易代”之际,都有不同寻常的好作品出来。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指出可从“诗之新声”和“学之别体”两方面理解特殊的诗,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
  B.材料第二、三段运用了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了“诗之新声”的特点。
  C.材料在论证时,多处引用诗句和学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D.材料最后一段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来论述“学之别体”,在逻辑上是递进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光体诗人“喜用冷僻故实”,如使用生僻字,或使用僻典,或引用西方历史掌故。
  B.按照钟嵘对于好诗的评判标准,如果一首诗需要注释才能读下去,就算不上是好诗。
  C.作者认为,对现代学人之诗的文字、意象、学理予以深入解读、梳理,有重要意义。
  D.汪辟疆的《秋思八首》全诗八个部分,有着相当严密的内在结构,是一篇学术文章。
  4.材料第四段说“‘诗之新声’属于在既有框架下的有限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说明。(4分)
  5.假如你是光明学校“传统文化公益宣讲团”的一名志愿者,你将为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讲。请你结合材料为现代学人旧体诗词中“学之别体”拟写宣讲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刺猬的优雅(节选) 
  [法]妙莉叶•巴贝里
  ①我叫勒妮①,今年五十四岁。二十七年来,我一直在格勒内勒街七号的一栋漂亮公寓里当门房。那是一栋配有庭院和花园的美轮美奂的住宅楼,分成八个极度奢华、住满房东、宽敞无比的公寓。我寡居、矮小、丑陋、肥胖,脚上布满老茧,有一些早晨,我会因自己有如猛犸象一般呼吸时发出的口臭味而感到不适。我从未上过学——不对,我拿到了小学毕业文凭;贫穷也从未远离过我,我是一个平庸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②我和我的猫咪一起生活,那是一只肥胖慵懒的公猫,它有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