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030字。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12月20日上午9:00—11:30〕
  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融媒介文艺批评是在继承传统文艺批评的基础上,适应网络化、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语境,以新的批评观念和方式方法分析评价具有跨艺术性、融媒介性、人机互动性的融媒介文艺作品,探究融媒介文艺创作现象和思潮流派,并在批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适应融媒介文艺发展规律的新的美学特征和评价标准。它力图以批评促进新的媒介化艺术创造,重新认识文学、艺术、科技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开拓互渗互融、多维化合、多元整合的新美学。
  当前推进融媒介文艺批评发展,需建构自主性的批评理论和批评话语,不断提升批评质量。丰富的融媒介文艺实践创生了融媒介文艺批评的多重面向,尤其是以技术为中心、正在发展中的数字文艺催动文学与艺术等的批评变革,又反向指导并推动了纷繁复杂的媒介融合实践。
  建构融媒介文艺批评话语,首先要研究融媒介文艺创造之道,思考和解决融媒介文艺批评面临的诸多难题。就文学的融媒介之道而言,一是使用文本内部融合法,文体文风混搭交织、古今文本互涉改写;二是使用文本外部借用法,以文学为主叙事,吸纳其他艺术灵感互借互鉴;三是使用通感整合法,打通各种感觉官能,不分界限。就文艺的融媒介之道而言,一是文图乐舞影视等艺术在叙事时间、空间、人称和意旨等方面互启互鉴;二是空间叙事在游牧地图、味觉地理、建筑小说、缝制体及触觉符号跨界创意中自如展开;三是文学与展演艺术在叙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跨界整合。
  其次,很多学者在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科技发展、文化观念等差异基础上努力建构体系性的、明晰的中国融媒介文艺批评。众多学者认识到,我们需要反思西方文论霸权,破解传统文论封闭模式,摆脱“失语症”的困境,并积极尝试创建新的理论。
  再次,理论建构要立足中华文化。一方面挖掘民间美学,改造传统批评。如张世君以建筑法研究“礼经”、《红楼梦》、明清评点批评;龙迪勇将空间维度引入叙事研究等。另一方面注重批评实践,对新时代融媒介文艺现象做出阐释回应,思考当下成功出圈的国风式舞蹈、音乐、综艺、网络文学、影视剧等,分析它们成功的秘诀。融媒介文艺批评致力于挖掘新文艺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也要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性传播,谋求创作国字号、国际范佳作。
  最后,适应网媒载体注重“线上十线下”批评。融媒介文艺批评要面对学院专家术语与网民吐槽行话并存、数据质性批评与感性批评互补、批评主体更加多元的局面,以自身实践融通线上线下批评,从而努力创构出一种兼具学理性和灵活性、专业化和大众化的批评形态。
  当然,手机霸屏让人上瘾,忽视过程而强调结果是否导致人类思维能力退化?直播、弹幕带来在场感,网民不再关心眼前的人、事、景,是否导致“附近”的消失?如何让沉溺在虚拟世界的人类返回人间?如何正确改塑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与网络环境?这些问题亟待融媒介文艺批评展开深入研究。总之,从“古代文论”到“现代文论”再到“融媒介文论”,这既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融媒介创新需要。
  (选编自凌逾《融媒介文艺批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融媒介文艺批评既需要运用新的观念、方式方法,也需要继承传统文艺批评,并总结归纳适应融媒介文艺发展的规律。
  B.当前,只有建构自主性的批评理论和批评话语,不断提升批评质量,才能推进融媒介文艺批评的发展。
  C.研究融媒介文艺创造之道,思考和解决融媒介文艺批评面临的诸多难题是建构融媒介文艺批评话语的首要任务。
  D.很多学者努力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科技发展、文化观念等差异,建构了体系性的、明晰的中国融媒介文艺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重点介绍融媒介文艺批评的内涵,最后结合现状提出亟待融媒介文艺批评研究的问题,体现了论述的现实性。
  B.针对研究融媒介文艺创造之道,思考和解决融媒介文艺批评面临的诸多难题,选文从“文学”“文艺”两方面展开论述。
  C.选文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条分缕析地介绍了融媒介文艺批评理论和话语的建构路径。
  D.选文用张世君以建筑法研究“礼经”、《红楼梦》为例,论证融媒介文艺批评要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性传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此青绿》等国风式舞蹈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并成功出圈,是融媒介文艺批评理论建构立足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
  B.只有努力创构出一种兼具学理性和灵活性、专业化和大众化的批评形态,融媒介文艺批评才能面对批评主体更加多元的局面。
  C.融媒介文艺批评要总结和归纳适应融媒介文艺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如何正确改塑泛娱乐化的文化生态与网络环境”等现实问题。
  D.结合现代语境戏仿《西游记》的话剧《悟空传》,在叙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跨界整合,是文艺融媒介之道的具体实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如果到我国北方的大兴安岭中的某处针叶林里散一会儿步,你可能会出现一种错觉:不管朝哪个方向走,走多远,遇见的好像基本都是那几种杉树或松树,很少遇到其它的树种。但如果到赤道周围的某片热带雨林去逛逛,你可能每走一步路都会遇见好几种之前没有见过的树,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反而很难遇见之前见过的那些树种。事实上,在热带的森林里,你可能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