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60字。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编者:盐城中学   季明春
一、知识讲解
(一)考查内容:古代诗歌鉴赏,是指对古典诗词从形式到内容尤其是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作品意境、表达技巧、语言等的把握、理解、感受和评价。它比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性阅读要求要高。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为:“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E。
(二)考查形式:2002年前为选择题,2002年以后为主观题(或填空或简答),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表达出来。分值为8分。
(三)内容梳理:
1、鉴赏作品的形象。 “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对诗歌来讲,作品的形象也指意境。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会用一些特定的意象表示特殊的意思,如“夕阳、流水”常给人时间流逝之感,“鸿鹄”常和远大志向联系在一起,“杜鹃、猿啼”常有悲凉之感。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还要注意兼顾文化传统。 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于表现自然美的诗歌,理解时切忌牵强,要避免程式化的人为拔高。
2、品味作品的语言。看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或用得生动,或感情色彩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等一连串的动词用得十分形象,三个动词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的感觉,串连了陡峭的山崖、汹涌的骇浪、滔滔的江流三种形象,集中地突出了古赤壁战场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诗歌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质朴的(如陶渊明的诗歌)、华丽的(如周邦彦、姜夔的词),有含蓄蕴藉的(如李商隐的诗歌),有明白如话的(如白居易的诗歌),有准确精练的(如贾岛的“推敲”),有生动形象的(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3、分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方法和抒情方式。表现方法要看该诗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有:①情景交融(如马致远《秋思》);②衬托、对比(如王维《鸟鸣涧》);③因事即理(苏轼《题西林壁》);④借助修辞(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写出闲愁的广、密、多的特点。);⑤虚实结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实,“共剪西窗烛”为拟虚;⑥句式倒装(苏轼《念奴娇》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等等。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主要表现在:
A概括全诗的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忧国忧民、游子思乡、亲情友情、人生际遇、征夫生活等。例如,2002年高考卷题目的设计就体现了把握主旨的要求,很多考生在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时,把该诗的主旨理解为是写离别之情,而实际上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B、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一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 
C、分析作者的态度。
 二、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2004年全国高考卷)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