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166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12月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
  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政治理论、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员干部应当增强的“八项执政本领”。比如,当前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致富能力,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绝难做到的。
  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做决策前都要搞一搞调研,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声音,让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清晰具体,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
  (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网)
  材料二: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客观精准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在《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发展就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B.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
  C.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
  D.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进行科学调查,认真研究并精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
  C.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该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做好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让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
  D.材料二和材料三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査研究的具体策略。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B.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2023年10月15日起《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将会对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要想真正做好此次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为其提供三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程千帆先生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因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程先生十多岁曾在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与一般的私塾完全不同,他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俗学”做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他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