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5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范围:1-3单元)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4)“动静结合”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月夜洞庭湖有风和无风时不同的情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能否获得成功、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取决于我们将看似不可能控制的负面情绪转换成正面情绪。(在“取决于我们”后面加“能否”)
  B.本次教研活动的听众,除了本校老师,四中、七中、九中等外校老师也参与其中。(删去“的听众”)
  C.廉江小家电智造数字化试点,旨在主动探寻新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后面加“的新路径”)
  D.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往事一幕幕闪过,huǎng  ruò  gé  shì,却又历历在目。过去的1028天,左右踟躇,千头万绪难jué  zé;过去的1028天,日夜徘徊,纵有万语难言说;过去的1028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明心。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yīnmái。有些风浪,难免坚险,甲;有些抵达,难免迂回,乙。无数次奔跑,无数次跌倒,丙;无数次出发,无数次归家,丁。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星河总有一颗予我希望,感动于心,感激于情。(孟晚舟女士回国感言《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huǎng  ruò gé  shì()(2)jué  zé()(3)yīn  mái()
  4.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②唯有此次让我热泪盈眶
  ③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④唯有此次让我倍感坚强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学校九年级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6-7题。(4分)
  6.下面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认真品读,写出你的感悟。(2分)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7.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不负青春,勇担使命”演讲稿拟写的提纲,请你仿照句式,帮他将分论点内容补充完整。(2分)
  青春,当以爱国之心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1)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2)勇担历史使命。
  阅读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题目。(6分)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绘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8.小宇和小文朗诵上面诗歌时,对“你起来吧”如何朗读产生了分歧,小宇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替小文应对。(3分)
  小宇:我朗读“你起来吧”时,语气、语速舒缓,重读“你”,后面可以添加逗号,表示诗人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愿望。
  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黎明”是诗歌中的意象,它能传情达意。请根据上面诗歌的内容,说说诗人想借“黎明”传达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