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13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新时代以来,中国就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以回应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更加饱满,更加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
长久以来,人们往往将人与自然的共生狭义地理解为人与自然界事物的共生,而忽视人类个体内部的人与自然的共生,更忽视人类社会层面上的人与自然的共生。事实上,如果不能处理好个体层面的人与自然之共生,或者不能处理好社会层面的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自然界事物的共生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世界历史视野来看,西式现代化受制于线性发展模式,它以一种进化的单一线性逻辑,将人类自身的发展刻画为一种由低到高的进化历程,并按照这种进化逻辑来编排不同的民族、国家与文明,从而形成人类各个不同社会之间的线性进化链条与环节。西方民族与国家被置于链条的顶端,即现代阶段,是文明的代表;其他民族与国家则被置于古代阶段,被视为半开化或野蛮的。这里不是不同共同体的共生,而是不同共同体在世界历史中的先后更替或等级秩序的问题,这成为西式现代化实现帝国征服与价值殖民的文明等级论述。这种线性进化逻辑将古今之间的区分设置为进化链条的不同环节,从而加剧了古今之间的断裂。由于它强化并凸显了西式现代化的自我优越体验,给他们站在进化链条顶端的幻觉,因而他们不愿也无法修复这一断裂。有专家指出:“只要这种幻觉存在,那么我们就很难修复自然与非自然的关系,走向两者的共生共荣机制。”
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特点是,它坚定地转变了古今关系,不再走西方古今断裂的老路,而是走“新故相资而新其故”的新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担纲主体将自身确立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担纲者和传承者,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置于五千年中国文明的根脉里。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西式现代化古今断裂的超越。这一超越本身意在导向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激活与新生。个人层面、社会层面都不再否弃自然,而是走向完善自然、成全自然以与自然共生的构思;以此构思为基础,才能真正意识到人与自然界万物不可分割的一体性,这种一体性要求一种共生的秩序,而这种秩序作为思想似乎处于中国千年传统的“过去”,作为理想又恰是人类的共同未来。
(陈赟《共生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上,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五位一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标指向就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从我们的国家战略和党的政治目标维度来看,在中国,现代化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念,都认为人类现代化的未来必然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材料一认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往往偏狭,其实无论个体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与自然的共生都不可或缺。
C. 材料一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审视了西式现代化的局限性,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实现对西式现代化的超越。
D. 材料二指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一种失败的现代化,而生态文明才是文明范式转换的历史进步。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饱满,符合人性发展需要,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B. 西方将其自身置于进化链条的顶端,从而为其帝国征服与价值殖民提供理论依据。
C. 西式现代化的单一线性逻辑加剧了古今之间的断裂,西方不愿也无法修复这种断裂。
D.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五千年中华文明和传统智慧,将走出一条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新路。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卸责任,与发展中国家就碳气体排放问题产生很大分歧。
B. 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日趋频繁,贸易量持续攀升,形成了双赢或多赢的良好局面。
C. 世界各国科学家齐聚白石山“地球科学与宜居环境”科学大会,共商“碳中和”与气候生态突变相关问题。
D.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说明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 文本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 假如你作为代表出席“青年与现代化论坛”并作主题发言,请联系文本,列出你的发言要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破老汉几颗零零碎碎的牙,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
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后来才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