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2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网络修真小说之中,常常有今不胜古的时代感慨——古代仙器法宝的价值和内涵力量,往往超过较近的时代;可对于网络文学本身参讲,却是古不胜今。现在再看看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是三四年前的作品,都会感到哪怕作者在文笔、内涵、火候等方面的深厚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现在顶级的网络小说创作者,可在创作的类型和形式上,却已经只能用“时代的眼泪”这个词汇来形容了。随着2012年以来“超级 IP时代”的到来,得益于文娱行业的深度介入,网络文学发展演化的速度,像是按下了一个十倍的加速按钮一样,我们完全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网络小说正处于它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有挑战的时代,或许可以用“白金时代”这个对网络小说创作者来说比较熟悉的词语来命名。
新的时代力量和平台力量,将不同领域的文学资源重新聚合了起来,并通过一种最符合市场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一种像山洪一样裹挟一切的强大合力。在这种时代力量下,文学资源的重新聚合,正在达到甚至超过近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那种超强生命力,甚至攀越并“超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时代——获得比明清时代更高维、更多场景的孕育文学生命之力。
话说回来,明代通俗小说的兴盛与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要关系;民国时期现代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也同现代工业条件下印刷出版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种时代和平台的变革,是文学形态本身创新的一大主要推动力。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变革力量和出版行业环境的整体变化,同样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石昌渝先生曾经评论说:“中国书籍形制,从甲骨、钟鼎、竹简到丝帛,都不可能、也不屑于承载供人们消遣的俚俗的白话小说。它们的材料和书写成本都太昂贵……只有在印刷术发明之后,而且是在印刷业发展到商品化程度较高、一般出版物可以为社会有闲阶层购买而出版者又有利可图的时候,白话小说的写作和出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到了清初的金圣叹年代,本被清高文人们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俗文”如《水浒传》等作品,已经能够入堂堂之室,成为文人墨客争相阅读谈论的作品。到了《红楼梦》时,评价就已经是“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了。“小说俗文”的力量,就此勃发喷涌,最终促成了中国文学在一个时代里彻彻底底地更新换代。
从历史来说,文学,特别是通俗文学的发达和兴盛,往往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社会经济基础的兴盛,是通俗文学勃发的根本基础。时代背景、经济基础和平台条件……构成文学“形态”、行业“业态”以及产业“生态”系统重塑的核心力量,再加上我们所说的受众需求如网络青年“心态”、从媒介之变到网络连接的“状态”——这“五态”就构成了考察“新时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在的中国网络小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发展迅猛,这恰恰弥补了创作者在文笔、内涵和火候等方面的不足。
B. 《红楼梦》等作品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意味着“小说俗文”文学地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文学新格局的形成。
C. 中国目前的时代环境赋予网络小说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借助网络小说,我们也可以了解中国新时代发展的状况。
D. 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中的片面追求点击量、打赏,强调对读者的感官刺激,会对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造成影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新的时代力量和平台力量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网络小说的成就已经接近了近现代文学以及明清小说的水平、高度。
B. 文学的普及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小说最初具备了大众文化品格,与其以商品化的印刷出版物作为载体是密不可分的。
C. 络文学的评价和研究尽管滞后且零散,但是在客观上却成了当下网络文学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D. 网络文学讲求兼容并蓄,拓展了题材的广阔性,强化了作品的写实性,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
3. 下列选项中,与网络文学创作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 电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全部由IP改编,IP持续释放能量。
B. 《琅琊榜》走红之后,很快出现了同名手游、网游和漫画等。
C. 《人世间》的热播,使其成为搜索热词,同名小说网售火爆。
D. “快穿流”小说专注叙述故事本身,着眼于读者的“爽点”。
4. 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 当下,应如何保障网络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得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