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50字。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1.按要求选择。
(1)假如大观园里下发过年物资,下列人物因最后收到并且品质不好而埋怨,人物与语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我就知道,不是发别人最后剩下的,也不给我。
B.探春:什么道理,同是自家姐妹,发东西还要分个三六九等。
C.薛宝钗:我倒是不觉什么,只怕他人笑你们的待客之道。
D.宝玉:轮到我倒好,免得给其他人,白白惹她不开心。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对他人惨败的同情几乎全都是因为我们强烈地意识到
②我们也会非常容易地遭遇与他们相同的悲惨经历
③一旦把我们置于特定的环境中
④我们对他们的同情就会大打折扣
⑤一旦他人的行为看起来是那些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的行为的时候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④⑤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③②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正说着,只见他(注:指贾宝玉)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毡斗篷来,又说:“大奶奶(注:指李纨)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一语未了,只见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小丫头嘴里说的“大奶奶”李纨,是宝玉的嫂子。李纨的丈夫贾珠,已经去世了,他们的儿子贾兰,后来和宝玉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
B.李纨说的“二丫头”指的是迎春,此刻她生病了;“四丫头”指的是“惜春”,此刻她请假了,文中提到的“藕香榭”就是她的住处。
C.宝琴披的凫靥裘,是由野鸭子头上的毛做成的,非常名贵,是贾母赠与的,可见贾母对她的喜爱。
D.本回新登场有五位人物:宝钗的堂兄弟薛蝌和堂妹宝琴,李纨的堂妹李纹、李绮,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文中李纨说“起诗社”“给他们接风”,指的就是这五个人。
3.《红楼梦》一个重要的写法“草蛇灰线”,在本回里体现得比较多。“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就是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前,作者就已经写到了一些征兆,使人们对后事的发生不感到突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笔。下列对这一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中说在一众姐妹跟前,“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这就给后文她典当衣服入了薛家当铺的情节作了铺垫。
B.李婶提到的“带玉的哥儿”,照应前文“青埂峰顽石化玉”、宝玉“衔玉而诞”的情节;“挂金麒麟的姐儿”照应前文“宝玉赠金麒麟给湘云”的情节——这件事让黛玉耿耿于怀,选文中也表现出黛玉对湘云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
C.平儿为了吃鹿肉,褪去了手上的镯子,结果镯子丢了。是谁偷走的呢?这就给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埋下了伏笔。
D.用“草蛇灰线”的手法描述人物、渲染气氛、暗示结局,能使作品浑然一体,不至于造成情节的割裂,使作品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多线交织、立体多维的特点。
4.史湘云在本回中得到了充分刻画。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史湘云的人物形象。
5.选文中多处描写“雪”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服饰色彩,请结合相关语句分别分析其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