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400字。

  6.《芣苢》《插秧歌》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祐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洛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停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日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遇诸途,乃入觐,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曰:“非多纳铼舜,则刻削閬闐,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逋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指暂时代理官职,“知”是主持的意思,“权知”合指暂时代理某官职。
  B.“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也称“满秩”,即指职位已满暂无空缺。
  C.“觐”最早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文中的“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二千石”原是指俸禄等级,后称郡守、刺史等,“良二千石”文中指好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汉筠少好读书,年高德劭。高汉筠年轻的时候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研习,一生历经了多个朝代,年老德重,受人爱戴。
  B.高汉筠从军任职,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高汉筠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然先后担任军中的不同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符合体统的话。
  C.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高汉筠用逆耳的忠言劝说卫州牧守应该顺时投诚庄宗;面对田承肇想扶助他担任节度使的利诱,高汉筠誓死不从。
  D.高汉筠廉洁自律,体恤百姓。有恶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在亳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代百姓缴纳拖欠的租税。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2)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