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908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个人的兵站
石钟山
①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初冬,一次突然而至的落雪,让兵站又一次与世隔绝了。
②打点好行装的战士常小兵,只能望雪兴叹了。背包以及随身的一切家当,昨天晚上已经收拾妥当。就等今天一早山下的大站派车来接他,然后他就要告别工作了5年的兵站。
③这是青藏线沿途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兵站,窝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只有两个士兵的编制,归山脚下的大站管理。他们离大站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整个青藏线,沿途大小兵站不计其数,保障着后方的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进高原。[甲]常小兵把自己的兵站比喻成一个螺丝钉,虽然小,但不可缺少。
④每当迎接一批人到来,他们都是兴奋的、喜悦的,像招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时,兵站里才有了烟火气。每来一拨人,足以让两个士兵高兴上好几天。他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这些人,当然都是些军人和探亲的家属。那些军人的妻子或女朋友,穿着鲜亮,说话动听。她们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去奔赴她们爱人工作的地方。
⑤两人的兵站,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冷清的,大批车队不会在他们这歇脚驻足。他们早就计算好了行程和时间,路过他们两人兵站时,并不停留。两个人跑到路边,向车队的战友们挥手致意。车队发现两个人,会鸣笛打招呼。偶尔地,也会有战友摇下车窗,扔给他们一袋方便面或者一两个水果,摆摆手,笑着走了。他们听着车队远去的隆隆声响,[乙]心里也跟着热闹过了。
⑥这是道路开封后的日常景象。一到秋天,突然一场雪之后,气温骤降,再连续下几场雪,路便封了。他们兵站便成了一座孤岛,与世隔绝。他们要挨过漫长的冬季,盼望着路上的雪和山上的雪一点点融化,直到再次热闹起来。
⑦常小兵在兵站工作5年了,5个春夏秋冬,他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可今年不一样了,他到了要离开的时候。3天前,他就接到了今年退伍的通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常小兵已经司空见惯了。每年的春天,他都会见到一批车队,载着入伍的新兵,昂扬地向高原挺进。他注视过这些新兵的眼神,有憧憬有梦想,和自己刚参军时一样。他更多的是留意那些从高原上下来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小说两次写到兵站“与世隔绝”,交代了戍边战士生活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戍边战土的坚韧品质。
B.小说通过常小兵接到退伍通知时心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引发对其爱情的叙述,故事衔接自然。
C.小说写了王娟到兵站接常小兵退伍的经历,正面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苦,突显两人的美好爱情。
D.从小说结尾可知兵站的人员会有变动,但战士戍边的使命不会变,新兵将会书写新的戍边故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句子[甲]可以看出常小兵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清楚自己虽是小兵,但也责任重大。
B.句子[乙]中的“热闹”与段首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兵站日常生活的单调。
C.句子[丙]中的“浇灭”二字,既突出了雪下得大,也暗示了常小兵此时情绪的低落。
D.句子[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描绘常小兵与王娟的见面场景,感人至深。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第①至○16段中常小兵的心理变化历程。(6分)
4.文学评论小组要以“兵站”为关键词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提纲。(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材料一:
李翱顿首:足下不以某卑贱无所可,先我以书。盛意不可以不答,故敢略陈其所闻。
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浃朋友,《六经》之旨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邱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