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6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2课《拿来主义》课时规范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竞能千年不坏,比今时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许多。
1.下列句子中的“清澈”和文中加点的“清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南齐书•张融传》)
B.“自沙涧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C.初读唐诗的小朋友不会对《春晓》这首小诗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反而能在琅琅诵读中让诗意逐渐清澈。
D.“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戍边英雄的精神写照。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有人说,鲁迅正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 。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但他与鲁迅的地位是不可 的。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周作人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中国的器物文化。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