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00字。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立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这一批以“80后”作家为主的“新东北作家群”涌现之前,东北籍的作家在当代文坛已屡领风骚,如迟子建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齐邦媛以《巨流河》享誉海内外文坛。但作家之为“群”,在于他们分享着近似的主题与风格。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以“抗战”为背景,那么当下“新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下岗”。“新东北作家群”所体现的东北文艺不是地方文艺,而是隐藏在地方性怀旧中的普遍的工人阶级的乡愁。
  90年代以“下岗”为标志的东北往事,不是由下岗工人一代而是由下岗工人的后代所讲述。从子一代的视角出发,长久笼罩在东北工人头上的想象,比如将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福利社会的状态讲述为粗野、懒惰、依赖性强、吃大锅饭,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的“常识”,而只是“东北想象”之一种——这种新自由主义的霸权想象自90年代国企改制以来一直居于主流,乃至于被东北人内化为自我指认。而在双雪涛与班宇等作家笔下,作为下岗工人的父亲一代,其潦倒落魄的表象下面,有不可让渡的尊严。他们的小说,在重新理解父辈这批失败者的同时,隐含着对于单向度的新自由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新自由主义所塑造的“标准人”,是市场的人格投影,理性、冷漠而精于计算;在“新东北作家群”的笔下,则游荡着太多的“畸人”,他们充满理想却不合时宜,被视为疯子或废人。双雪涛在大陆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我的朋友安德烈》,记录着安德烈这样的中学同学如何拒绝向一个时代投降,直到被送进精神病院;而《冷枪》中的“我”冒着退学的风险也要在宿舍楼里打一架,因无法忍受有人在电脑游戏中作弊。
  对于父兄辈的失败者,双雪涛、班宇这一代并不是停止于感伤,而是以文学的方式,为这群历史的牺牲品追索正义。“新东北作家群”这种依赖于“子一代”视角的叙述,同样可以被归为“青春文学”;或者更进一步说,随着这批下岗工人后代的青春叙述浮出历史,新世纪以来统治青年写作多年的“青春文学”的叙述程式到此终结。“青春”和“文学”这两个20世纪中国的关键概念长久地被“青春文学”所宰制,这种“青春文学”从90年代以来的占有性个人主义出发,侧重内心倾诉,充满自恋地处理题材与语言,标榜一种去历史化、去道德化的职业写作,以所谓“叙述”的可能性来掩饰内心的空洞与文学的贫乏。
  “新东北作家群”这批青年作家的文学突围,首先是语言的突围。具体地说,和以往“青春文学”常见的长句与陌生化比喻相比,双雪涛、班宇等人的小说多用短句,充满着大量东北日常口语。句子的“长”与“短”的差异,落实在以往的青春文学作家多用自由间接引语,而“新东北作家群”作家大量使用直接引语。这里显然有两种文学观的差异:自由间接引语一定程度上让出叙述人的权威,从人物的视点引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直接引语不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停留在人物的对话上。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班宇的《双河》,小说第二节第一段,“我”与关系暧昧的刘菲在菜市场相遇,这短短一段有26个“说”,通过“我说”与“刘菲说”,层层揭示出“我”与刘菲的互相试探。
  “新东北作家群”的写作,是共同体内部的写作。“子一代”视角是一个既在“外部”又在“内部”的视角:因其在“外部”,在多年之后回溯,可以总体性地、历史性地回顾共同体的命运,超越个人视角的有限性;因其在“内部”,血缘与阶级上的父子关联,使得“代言”的道德难题迎刃而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作者迟子建、《巨流河》的作者齐邦媛因其在文坛中出现的时间而未被划分入“新东北作家群”。
  B.一直居于主流的“粗野、懒惰、依赖性强、吃大锅饭”的“东北想象”,并未得到双雪涛、班宇等作家的认同。
  C.《我的朋友安德烈》中的主角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可见作者对其拒绝向一个时代投降的做法是带有隐约的否定的。
  D.因采用寓言化写作而出现的历史的非连续性,使《空中道路》《冬泳》《夜莺湖》中的“现实”笼罩着一层恍惚的非现实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二段提到作品中的两类人时特别使用了“标准人”“畸人”这样的称呼,隐含着作者对其不同的情感态度。
  B.共同体内部的写作有着超越个人视角有限性的优越性,又因血缘与阶级上的父子联系而有着为父辈“代言”的合法性。
  C.双雪涛、班宇的多篇小说中出现“9000元的中学学费”,韩文版题目“九千班的孩子们”比中文版题目更具有艺术性。
  D.在李陀看来,班宇在《逍遥游》中使用的寓言化的写作,符合“写作”的意义上现实主义的创造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有可能不属于“新东北作家群”的作品(    )(3分)
  A.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地方。(《盘锦豹子》)
  B.父亲原是拖拉机工厂的工人,负责看仓库,所以虽是工人的编制,其实并没有在生产线上做工,而是每天在仓库待着,和各种拖拉机的零件待在一起。(《大师》)
  C.世界呈现迸裂时的光芒,照耀了曾经微茫的青春和彼此离散的岁月。鸢尾花渐次爬上所有的山坡,眺望黑色的诗篇降临。(《夏至未至》)
  D.砰砰几声,炮打青天,黄白色的纸钱在半空中开花,又纷纷扬扬地落下,迎着雾气与昏光,像一场幽沉宁静的雨。说是为工厂送葬,倒不如说是给自己出殡。(《工人村》)
  4.根据材料,分析“新东北家作家群”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5.有些青少年沉溺于阅读以往的“青春文学”作品,请根据材料,对这些青少年在阅读主题、文章语言、作品文学观方面的阅读选择提出一些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小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蛙(节选)
  莫言
  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