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590字。
梅河口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第19届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从清洁能源,到节能建筑,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会理念。
随着赛事的开启,零碳工程师也活跃起来。他们的任务是降碳——为赛事的交通配套、智能场馆、绿电交易提供专业服务。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赛事活动多,人员流动大,空调是能耗大户。如何制定一套“清凉”方案,既降温又节能?各位工程师们自有妙招:在场馆的第四和五层区域安装能够感应湿度、光照、人群密度的特殊装备,获取相关变量,进而调控温度,减少每一度电的损耗,达到精准降碳的目的。提起用电,新疆的风电、甘肃的光伏,这些来自大西北的“风光”被输送到西子湖畔,点亮了亚运的灯火。据悉,本次亚运赛事全部场馆常规用电使用绿色电力,在亚运史上还是首次。
“绿”意盎然的不仅是用电,各大场馆中的“亚运绿”更为亮眼。踱步到一片“奇山异水”间,《富春山居图》中的飘逸灵动,让人生发“天下独绝”的感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跃入眼帘,与之相伴的,是大片大片的绿:空中俯瞰,屋顶犹如铺上了一层绿毯;场馆外,欧石竹、百日草、月季等绿植郁郁葱葱;弯腰细看,鹅卵石径中隐藏着一条条地下“毛细血管”——雨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过滤杂质再用于喷泉、灌溉,预计每月节水约1000吨。
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屋顶设有绿化植被,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契合亚运会“绿色”办赛理念。场馆屋顶屋面覆土面积约2.4万平方米,多种绿植让场馆的绿化率达到45%,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空中花园”。既能固碳释氧,又让场馆内冬暖夏凉。场馆两岸还串联起一条江滨观景带,实现生态与运动的和谐共生。
如果说,水上运动中心蕴含了富春江之韵,那么与之隔江相望的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则勾画出富春山之魂。江南民居风格的中心场馆三面环山、错落有致,人字形的屋面与山势交相呼应。走进馆内,只见屋顶上纵横分布着绿色节能导光管,通过收集自然光就能让屋内十分亮堂。这既能节能照明,又可隔绝大部分紫外线,营造舒适健康的赛场环境。
位于象山的亚帆中心是杭州亚运会唯一的涉海场馆,“绿色、无废”是它最大的亮点:遵循多山地多陡坡的自然现状,陆上建筑依山而建,顺山体逐步升高,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引用了数字智能科技。比如智能交通、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均为亚运会增色添彩。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为盛会架设通信基础设施,保障赛事信息通过“一朵云”及时上传信息技术指挥中心,并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多地。
穿行在赛场内外,随时可以看到便捷畅通的城市绿道,不断优化的减污降碳系统,可供全民共享的赛后场馆……杭州在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过程中,正为“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积蓄无限生机。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令人振奋的是,杭州亚组委还提出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而杭州亚运会作为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仅运动员就有1.2万余名。从场馆建设、赛事运行到每位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碳排放。这样的目标可以说是把低碳环保理念推向极致。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在东道主的用心细化下,正在变得触手可及。比如,《“无废亚运”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既降温又节能,零碳工程师们在场馆内安装能够感应湿度、光照、人群密度的特殊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B.第19届杭州亚运会赛事全部场馆用电均采用绿色电力,供电来自于新疆的风电、甘肃的光伏,这些大西北的“风光”被输送到了西子湖畔。
C.杭州亚组委提出的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在东道主的用心细化下,变得触手可及。
D.《“无废亚运”提升行动方案》推行绿色住宿、无纸办赛等,提出办会物资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这些举措助推杭州亚运会绿色理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春山居图》中的飘逸灵动,让人生发“天下独绝”的感慨。这感慨不乏对场馆中亮眼的“亚运绿”的肯定。
B.江南民居风格的中心场馆三面环山、错落有致,人字形的屋面与山势交相呼应,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富春山之魂。
C.“数字烟花”运用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和其他辅助手段,不仅避免了“实体烟花”粉尘污染,而且在灯光和音响的完美配合下,更加惊艳。
D.杭州亚运会作为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仅运动员就有1.2万余名。因此,杭州亚组委提出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杭州亚运会绿色理念的一项是(3分)
A.赛事信息通过“一朵云”及时上传信息技术指挥中心,并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多地。
B.涉海场馆象山亚帆中心,“绿色.无废”是最大亮点,陆上建筑依山而建,顺山体逐步升高,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C.点燃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整个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具有可持续燃烧、极端天气不灭、火焰亮丽稳定等优点。
D.在“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中,截至目前共有1800余万人(次)参加,植树4800余万株,建设26片亚运碳中和林。
4.材料给与材料二在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5.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评价说,这届赛事将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根据你的了解,“新标杆”包括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900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